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丘
释义 Kong Qiu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卷名:新闻 出版)
  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古代文献典籍的整理编辑家。尊称孔子。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他的先世是宋国贵族,生长于保存周文化的礼乐之邦鲁国。他很重视和推崇商周文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以传授和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为己任。在教学中,除以自己的言行教人外,对前代流传下来的旧籍加以整理、编次、补充、研究,以作教材。《论语》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当时流传的主要文献典籍有6种,即《易》、《诗》、《书》、《礼》、《乐》、《春秋》,称“六艺”,是商周文化的成果,后世称“六经”。《史记·儒林列传》说:“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他所做的整理加工编辑工作,就是讨论去取,安排篇目,选材断限,校释研讨。 古文经学家说他曾删 《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 虽未必完全可靠,但他精研古代文献,既要教人,作过整理编辑工作,乃极自然之事。六经用作教材, 各有作用。《庄子·天下》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孔子就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他整理编辑文献典籍的主要原则是:多闻阙疑,择善而从;传闻异辞,无徵不信;崇尚中庸,排斥虚妄。他借整理古代文献,宣传自己思想观点,又主张为尊者亲者贤者讳, 开儒家穿凿附会之先河。他所创造的儒学和删订的六经,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核心。他研究整理古代文献,创立义法,对编辑事业有开山之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