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教育单位的规模经济
释义 jiɑoyu dɑnwei de guimo jingji
教育单位的规模经济(卷名:经济学)
economy of scale of educational units
  为使人才培养过程经济、合理,教育单位所应达到的适度规模。
  意义  一个教育单位不管其产出量是多少,在一定的产出量的限度之内,总有一部分固定的投资量(如校舍、设备的折旧和维修费等)。当产出量为零时,由于这笔固定的投入量的存在,平均投入量不可能是零,而是一个正值。当产出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时,平均投入量将因产出量的逐渐增加而递减,直到平均投入量降到最低点。当产出量增加到一定限度之后,如果产出量再增加,固定的投入量就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必须随之增加,这样,平均投入量也会递增。因此,一个教育单位的规模既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而应当适度。教育单位的规模小于适度规模,意味着它的平均投入量(即总投入量与产出量之比)不可能达到它可能达到的最低点,从而它的智力投资的经济效果是较差的;教育单位的规模大于适度规模,意味着它的平均投入量超过了它已经达到的最低点,从而它的智力投资的经济效果也是较差的。研究教育单位的规模经济,掌握教育单位平均投入量的变动规律,对于提高智力投资的经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应当尽可能使各个教育单位达到适当规模,使各个教育单位平均投入量达到最低点,以便使每一单位的投入有更大的产出量。
  学校适度规模  能使该学校的平均投入量达到量低点时所具有的规模,即能使该学校的智力投资经济效果达到最佳值时的规模。
  要使学校达到适度规模,应当使平均投入量达到最低点。平均投入量的最低点就是新增投入量(总投入量增量与产出量增量之比)等于平均投入量的那一点。这是因为,就一个学校来说,如果新增投入量小于平均投入量,那么平均投入量必定随产出量的增加而递减,假定这时就中止投入,那就不能得到平均投入量递减的全部好处,这表明该学校在降低平均投入量方面仍存在潜力;如果新增投入量大于平均投入量,那么平均投入量必定随产出量的增加而递增,这时的任何投入都意味着使该校遭到平均投入量递增的损失。因此,只有在新增投入量等于平均投入量,即新增投入量既不能使平均投入量下降,又不能使平均投入量上升时,该学校才达到适度规模。
  在一定的教育支出条件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本身可以通过增减师生人数、提高教学质量、调进和调出设备仪器等手段,使学校的新增投入量与平均投入量相等,以符合适度规模的要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