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塔吉克族舞蹈
释义 Tajikezu wudao
塔吉克族舞蹈(卷名:音乐 舞蹈)
dance of Tajik nationality
  塔吉克族是中国古老的高原民族,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东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与邻近各县。这里地处古代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孔道,舞蹈艺术不仅有明显的高原特征,而且受到中原文化、塔里木盆地各民族文化以及伊朗、印度文化的影响。至今民间仍保持着欢聚必有歌舞的风习。舞蹈中仍有古西域乐舞的遗存,如双人对舞中丰富的手臂、腕部的动作,旋转与腾闪的技巧以及伴奏乐器等,与《旧唐书·音乐志》关于疏勒乐、康国乐的记载以及唐诗中关于胡旋舞、胡腾舞的描述颇有相似之处。
  帕米尔高原的气候、自然条件与塔吉克族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塔吉克族舞蹈动静结合、急缓交错的节奏与韵律。山民们经常穿着传统的乔洛克(平底软靴)在山路上行走、活动,膝部习惯于松弛、微屈,脚腕灵活、全脚掌着地。跳舞时,膝部也保持微屈,脚掌平稳,并结合特有的彎与戸复合节拍,使动作柔韧,步法沉稳,发力起步后,多不变姿态,保持瞬间的延续。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收入了许多彎节拍的舞曲,由此可知,彎节奏的舞蹈曾盛行于塔里木盆地,但现在民间已不常见。塔吉克族却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保存了这种古老的舞蹈形式。塔吉克族喜爱鹰,把鹰看作山峦强者、英雄的象征,舞蹈中也融会了鹰的气势与神态。
      


  塔吉克族的舞蹈形式,主要有恰甫苏孜、买力斯、拉泼依、刀舞、马舞等。
  恰甫苏孜  是以双人对舞为主、即兴表演并带有竞技性的舞蹈形式。恰甫苏孜一词,塔吉克语意为快速、熟练。节奏为彎拍,由庒单拍加忷双拍组成。单拍活泼、跳跃,双拍沉稳有力,形成塔吉克族舞蹈的特有风格。表演以1组男子为主,也可以2~3组同时进行。近年,男女对舞也比较常见。开始,先由1名男子表演,然后,邀请另一男子同舞。两人徐展双臂,如双鹰盘旋、翱翔,节奏较快,互相追逐嬉戏,又如鹰起隼落由低到高拧身旋转。表演者可自由进场或退出,最后,在舞蹈能手的竞技旋转中结束。恰甫苏孜的步法有单步、错步、错步转、退转步等。手式有单翅、双翅、交替式等。跳法各地大同小异,风格略有不同:塔什库尔干、塔哈曼、提孜那甫等地动作柔和、细腻,达甫达、瓦恰等地则粗犷,肩的动作较多。与维吾尔族杂居区(通用维吾尔语)的塔吉克人,常用塔吉克族民歌填唱维吾尔语新词为舞蹈伴奏,风格别致。
  麦依丽斯  塔吉克语意为特定节拍。是以民乐伴奏或民歌伴唱为主的自娱性舞蹈,也常用来表演传统的故事性民歌。节奏为戸拍,由庒加嵐拍组成,连续演奏,其特点是伸延中兼有跳动感。舞蹈形式自由,可独舞、双人或3~5人同舞。步法多用连走步,以戸拍中连走4步最典型,此步法尤为妇女们所喜欢。另外也可以运用恰甫苏孜的一些步法与技巧。伴奏乐曲有《白鹰》、《雄鹰》、《罂粟花》等古老民歌,单人表演《白鹰》时,表演者边唱边舞,众人帮唱衬词为舞蹈助兴,很有特色。以布伦萨尔、大同等地区的麦依丽斯最著名。
  拉泼依  自娱性舞蹈。是家庭内只用一个热瓦甫伴奏的特定舞蹈形式,节奏为彎拍,有专门的伴奏曲调,伴奏者也可以边奏边舞,舞蹈动作自由、轻快。提孜那甫地区的拉泼依,可把热瓦甫放置肩上,弹奏起舞。
  刀舞  表演性单人舞蹈。表演者持波斯式长型弯刀而舞。节奏为彎拍,有固定的伴奏曲调。因技巧性较高,一般人不易掌握,民间已不多见。只流传在塔什库尔干县城一带。动作有挥刀进、错步跳、劈转等。颇具古代武士之风。
  马舞  表演性道具舞蹈。塔吉克语称为阿路戛玛克。表演者腰系特制的马形道具,由1人或2人表演,边唱边舞。歌词内容多为称赞马如何矫健顽强,善走山路。动作多模拟马的登山、越涧、跑、跳、闪、转等。
  木偶舞  俗称“乖孩子”,单人表演性道具舞蹈。节奏为彎拍,有固定的伴奏曲调。舞者左手抱着男孩形象的小木偶,右手抚摸、哄逗,载歌载舞。此外,表演性道具舞蹈还有《骆驼舞》、《天鹅与狐狸》,民间歌舞小戏《阿戛乔》、《阿薄希荷》等。
  塔吉克族舞蹈的伴奏乐器有鹰笛、手鼓、热瓦甫、弹拨尔、艾捷克等。演奏时,多用两支鹰笛交替吹奏,一面手鼓由两名妇女击打出不同音色,鼓点丰富多变,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塔吉克民间舞蹈素材经专业工作者加工后搬上舞台,如《阿路戛玛克》(马舞)、《塔吉克人刀舞》、《五好放牧员》、《婚礼舞》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