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岩土滑移
释义 yantu huayi
岩土滑移(卷名:土木工程)
land slide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或工程活动,岩土沿坡向下移动的现象称为岩土滑移。多发生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山区,特别是在新构造运动剧烈上升地区的河流冲刷岸。
  岩土滑移按其破坏深度和性质分为:①破坏仅达自然风化所及深度的,有坡面流坍(也称坡面流泥流石)、落石、剥落、碎落、坡面冲沟和土爬;②破坏限于因临空卸载生成的斜坡表层松弛带,有坍塌和边坡滑坍;③破坏深达斜坡体内,有崩塌、错落、滑坡和岩石深层蠕动。由于岩土滑移是一种地质灾害,需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弄清组成斜坡岩土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等;查明自然的和人为的对斜坡岩体破坏作用因素和部位;查出斜坡破坏的类型、性质、范围和可能的发展,使防治工作能针对危害和病因。下列几种岩土滑移现象,对建筑物的危害较大。
  崩塌  由多组构造裂面相互切割或岩脉穿插的破碎岩体组成的高陡斜坡,因坡面处的破碎岩土先变形脱落,使上部岩体失却支顶而倒塌;下伏软弱岩层的斜坡,由于软岩挤揉变形致使上覆巨厚的岩体发生岩崩:由黄土、岩堆或堆积土组成的高陡斜坡,因坡脚受破坏或因振动导致土结构破坏,使大量岩土体崩坠。这些现象,都称为崩塌。其特点是:先兆不明,突然发生,每次崩塌都沿新的破坏面而下,且崩塌体多脱离崩床,堆于坡角;崩落后不能保持体内各岩块或土块间的相对位置。对崩塌的勘察,重点是查明岩体中破碎或软弱岩土的分布,岩土的强度和影响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岩土应力分布和引起应力变化的作用因素等。各种工程设施原则上应避开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地段,特别是在地震高烈度地区。治理时应按斜坡的岩土结构和病因,参考当地极限稳定山坡,对不同部位分别进行加固、刷坡和减重,有条件时也可建造遮拦构筑物,如洞、棚、栅栏和挡石墙等。为了防止底部软弱或破碎岩土发生变形,常按地形和地质条件采用各式浆砌圬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刚性支墙,增强支顶作用。对位于斜坡中部被支顶的岩土,可用水泥砂浆或金属锚杆和锚索锚固不稳定的岩体和岩块。对因底部受压而挤揉导致上覆岩土崩塌的,宜采用减重措施。凡属可能崩塌的地段,均要恢复植被和做好地表排水。
  错落  当坡体下具有一向外缓倾斜的、由松散破碎岩土组成的底垫层时,由于荷载增大或底垫层的强度降低,而产生一种以压缩为主的变形,使上覆岩土沿后缘某一组或两组向外陡立的裂面作整体下挫的现象称为错落。错落虽不似崩塌变形急剧,但由于错动带中地下水活动、风化情况和应力变化等,可发展为崩塌、再错落、滑坡或坍塌,甚至作泥石流状崩溃。勘察时要着重查明各级错壁的产状、力学性质和分布间距;底垫层的成因、岩性、厚度、产状、地下水及强度变化等。大中型错落地段,由于既要平衡深部的推力,又要防止浅部的危害,故工程设施以避开为宜。整治原则以在错体后部减重和在前部支挡为主,辅以地表排水,必要时做疏干错体前部的措施。
  滑坡  斜坡上的岩石沿坡内一定的软弱带(或面),作整体地向前向下移动的现象。它是在重力作用下因外形的改变、水的活动、震动等使其剪切应力大于滑带岩土的强度,或因震动液化、溶蚀、潜蚀、自燃、人工采空等,使滑带岩土的结构破坏或性质改变而产生的。滑动后常具环状后缘、月牙形凹地、滑坡台阶和垄状前垣等特有的地貌。岩体滑坡的后缘和分块裂缝常呈直线或折线形。勘察时首先要找准滑移带,弄清其特点。堆填和堆积的土体多沿有地下水活动的新老土接触面间、不同崩坡积层间、新老洪积层间、老地面或基岩顶面等滑动;黄土则常沿含水的黄土层接触面、黄土中钙核层和沙层、或下卧的基岩顶面滑动;岩体一般沿有裂隙水作用的层间错动带、软岩夹层、软岩顶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带或侵入岩的接触风化带滑动。在滑坡群和规模过大的滑坡地段不宜建立工程设施。防治滑坡以采用综合措施为原则,以控制或消除主要病因为目的。由于水是造成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滑坡带富集流动的地下水,可用盲沟、泻水隧洞或灌注化学浆液堵水,结合仰斜钻孔排水和集水井等措施截排;也可采用渗水支垛、支撑渗沟或仰斜钻孔等措施疏于滑坡前部。对失却支撑的滑坡在滑坡前部做抗滑堤、墙或桩等支挡措施易于生效,在条件允许时,也可用抗滑明洞支撑滑体。因上覆荷载过大产生的滑坡,在滑体的后部减重和前部支挡,效果显著。
  岩层蠕动  由软岩层为主组成的高陡斜坡上,在自重的长期作用下岩层向临空方向逐渐松弛、张裂、弯曲至倒转的现象。岩层蠕动也可产生在断层带附近受过挤压而紧密褶皱的岩层中,或逆断层和层间错动带的上盘岩石中。其特点是变形范围大且较深,在蠕动阶段变形缓慢,一旦坡脚遭到破坏,即可转化为崩塌、大型坍塌、错落或滑坡。
  岩石深层蠕动,常发生在地应力集中的地段。重力和地应力是蠕动的主要因素。勘察中常用洞探和钻探来了解变形范围、各个部分的变形形态、岩块架空和充填情况。蠕动的斜坡易于转化而急剧破坏。各种工程建设以避开大规模蠕动的斜坡为宜。防治原则视其转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后部减重、前部支挡、防止坡脚破坏并加强地表排水的措施较为有效。
  坍塌  斜坡表层松弛带中的松散岩土,在渗入水后,因局部岩土强度减小而产生坍坡,随着潮湿体的扩大和塌陷,上部岩土继续坍落,坍至一定缓度后才呈稳定状态。坍下的岩土,一般堆于坡脚;也有在暴雨中塌下,遭雨淋稀释而似流泥流石状。勘察工作着重查明卸载形成的松弛带范围、水分集中的软弱带、岩土受水后的软化程度、松散体在不同湿度下的结合力以及斜坡应力等。在防治上需首先做好地表排水。一般刷缓边坡并做各种类型的护坡可防止坍塌;有时也可修建各种护墙和挡墙(见土和土体、岩石和岩体)。
  参考书目
 山田刚二等著,翻译组译:《滑坡和斜坡崩坍及其防治》,科学出版社,北京,1980。(山田剛二、渡 正亮、小橋澄治:《地すべり·斜面崩壞の実態と对策》,山海堂,東京,197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