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岩溶水
释义 yanrongshui
岩溶水(卷名:地质学)
karst water
  赋存于可溶性岩层中、经溶蚀扩展的裂隙与洞穴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在可溶性岩层(以石灰岩为代表的碳酸盐岩)中,差异性溶蚀作用把原有的空隙改造为大小悬殊的孔穴和通道,因此,岩溶水以分布极不均匀为特征。强烈岩溶化的岩层渗透性极好,长期的溶蚀作用可在范围广大的可溶岩层中形成地下河系。此时,岩溶水具有某些与地表水相似的特征。
  在可溶性岩层裸露的补给区,降水极易入渗。入渗补给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灌入式补给,在地形较低处汇集一定量的降水通过漏斗或落水洞灌入地下,有时甚至整条河流在此潜入地下。另一种为渗入式补给,通过面上的微小的裂隙较缓慢地渗入地下,最后汇入地下的岩溶通道和地下河系中。在岩溶地区,几百乃至上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岩溶水可通过一个泉或泉群集中排泄,而补给区则成为地表水缺乏、岩溶水又埋藏很深(数十米乃至数百米)的缺水地带,呈现岩溶水空间分布极不均一的奇特状况。
  灌入式的补给,畅通的径流与集中式的排泄,决定着岩溶水水位动态变化幅度大而迅速。在裸露岩溶区,泉往往雨季流量骤增,雨后又迅速变小(图1),显示岩溶水时间分布极不均一的特点。


  由于流动快,循环交替迅速,岩溶水大多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重碳酸钙镁型淡水。
  厚层裸露碳酸盐岩区发育的岩溶水,多具有上述典型特征,如中国的西南地区。而中国北方则多分布覆盖型碳酸盐岩,一般岩溶发育较弱而均匀,未形成完整的地下河系。宽缓的褶皱中发育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的岩溶含水系统,由大泉或泉群集中排泄。中国北方岩溶泉的流量动态相当稳定,如山西广胜寺隐伏岩溶区的泉(图2),与典型的岩溶泉动态特征很不一致。


  岩溶水的运动比较独特。大小悬殊的孔隙、裂隙、洞穴与通道的同时存在,使同一岩溶含水系统中,无压水流与承压水流并存,层流与紊流并存。就总体而言,岩溶水的流动状态仍以层流为主。
  岩溶含水系统大多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常可作大中型供水水源。中国的济南、太原等城市分别利用岩溶水供水。在中国云南的六郎洞泉,还建立了地下水电站,利用岩溶泉泉水发电。岩溶水易受污染,有时可在钻孔中发现活的鱼虾。以岩溶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区,容易产生矿坑突然性大量涌水。在浅部覆盖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岩溶区,因供水或采矿排水等原因降低地下水位时往往会引起地面坍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