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龄化社会 |
释义 | lɑolinghuɑ shehui 老龄化社会(卷名:社会学) aging society 老年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老年型人口标准的社会。按国际上通用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老年型社会的主要指标有:0~14岁的少年在总人口中少于30%;65岁及以上的老年大于 7%或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中大于10%;中位年龄大于30岁;老少比大于30%,也可作为一项附加指标。全世界和分地区自1960~1990年分时期的有关人口指标表明,20世纪全世界尚难达到老龄化社会,但较发达的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总的说来,发展中地区距老龄化社会尚远(见表)。中国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各项有关人口指标分别为:少年人口比重为33.59%,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为4.9%,中位年龄22.91岁,老少比为 14.62%。这表明中国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中国人口学家预测,2000年左右中国各项有关人口指标将达到老年型人口标准。 向老龄化社会过渡,一般要经过人口类型的转换过程,即由高出生、高死亡的人口类型,经高出生、低死亡,转换为低出生、低死亡的人口类型。此外,人口迁移也会影响迁出地区及迁入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过程。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已由高出生、高死亡,经高出生、低死亡,向低死亡、低出生人口类型转换(见图)。7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的的计划生育政策,将会加速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对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口增加将导致劳动力老化、人口负担系数增加、社会福利负担加重、老年人消费量增长等;另一些学者认为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必然伴随少年人口比重降低,与少年人口相比,老年人口并非纯消费者,老年人的社会保险实际上是对过去劳动积储的补偿,因此,老龄化社会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法国实现老龄化社会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欧洲、北美、日本、苏联等发达国家,均已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在老龄化社会中,并未因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或衰退。 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适应于老年人需要的消费品、服务和社会福利以及养老机构等必然会相应增加。这些都是可以预期的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