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伯恩施坦,E.
释义 Bo'enshitɑn
伯恩施坦,E.(卷名:政治学)
Eduard Bernstein (1850~1932)
   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主要代表。1850年1月6日生于柏林一个火车司机之家。早年受到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872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1881~1890年主编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1891年后为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的撰稿人。1896年10月~1898年6月,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责马克思主义有空想成分,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已经过时。1899年发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全面阐述了修正主义观点。从1902年起多次当选为德国国会议员。1918年一度出任财政部部长助理。1932年12月18日病逝于柏林。他的著作还有《德意志帝国的产生和最初的活动时期的历史》、《什么是社会主义》等。
  伯恩施坦歪曲K.马克思关于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观点,认为这是马克思用G.W.F.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研究政治学得出的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L.-A.布朗基相同的结论。他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陷阱,是妨碍对事物合理观察的圈套。他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可能性,认为社会主义不过是一种伦理的思想。他认为近代工业劳动者是由不同职业、要求和收入的人们构成的混合体,他们和资产阶级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此工业劳动者渴望社会主义的说法,与其说是确定的事实,不如说是假定的事实。他认为,民主是妥协的大学,资本主义可以通过民主的道路转变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是一种粗野的行动,是无谓的生存牺牲,无产阶级专政属于较低文化,是一种“倒退或政治的隔世遗传”。主张阶级斗争应采取文明的形式,提出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的口号。
  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尖锐对立,曾受到В.И.列宁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但却得到第二国际各国党多数领袖的支持,在欧美许多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