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戏曲盔头
释义 xiqu kuitou
戏曲盔头(卷名:轻工)
dramatic helmet
  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俗称戏帽。戏曲盔头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
  沿革  戏曲盔头随中国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唐代崔令钦《教坊记》(约成书于 762年)中记述当时歌舞戏剧服装中有宝花冠、珠冠等品类。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壁画所绘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杂剧舞台上演员所戴的盔头,有纱帽、武士盔、文生巾、僧帽等式样。明代,江苏苏州、昆山一带的昆腔逐渐发展成熟,戏曲盔头制作也在苏州兴起。清代,随着京剧艺术的形成,北京也兴起盔头制作业。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苏州开设“沈源泰”、“周锦记”盔帽店,此后又兴办“沈元泰”、“韩顺兴”、“天宝泰”、“黄恒昌”等16家盔帽店。20世纪40年代,北京有“瑞兴”、“广盛兴”、“锦华”、“久春”、“中山”等10多家盔头作坊。
  品类  戏曲盔头一般分巾帽、盔帽两类。巾帽用绸缎等加以刺绣缝制,质地较软。盔帽用硬纸板制成帽坯,上面装饰龙、凤、狮、虎等图案,再用彩缨、枪头、绒球、玻璃珠等装配而成。根据盔头所标志的角色身份又有许多品种。如冠分为皇帝戴的九龙冠,皇后戴的凤冠、太子戴的紫金冠等7~8个品种;盔分为元帅戴的帅盔、大将戴的将盔、关羽戴的夫子盔、项羽戴的霸王盔等20多个品种;巾分为皇巾、相巾、文生巾、学士巾、武生巾、员外巾等近30个品种;帽分为公帽、侯帽、纱帽、僧帽、红缨帽等20多个品种。各种盔头又可有几种不同的颜色。如文生巾有大红、果绿、湖蓝、绯红、银灰等颜色,员外巾有古铜、白、黑等颜色。此外,演出时所用的面具如“加官”、“娃娃”等也属于盔头一类。
  制作工艺  巾帽与盔帽的制作方法不同。巾帽的制作大体分为裁剪、绘制花样、刺绣、缝合 4道工序。盔帽的制作有剪样、制坯、拉花、沥粉(即用石灰调成糊状,装入圆锥形袋中,通过尖端的小孔,在盔帽上挤成花纹,干后涂色或敷金粉,成为凸起的花纹)、点翠(即用翠鸟的羽毛贴在帽子上作装饰)、装配等工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