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中山
释义 Sun Zhongshɑn
孙中山(卷名:政治学)
Sun Yat-sen (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为中山樵,故名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1878年到檀香山求学,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创建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在他的引导和影响下爆发辛亥革命,次年元旦建立了中华民国,担任临时大总统。接着又相继领导了反对袁世凯和各派军阀统治的运动,并在晚年促成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1925年 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其著作辑为《孙中山全集》。
  基本政治思想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于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他发起民主革命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振兴中华”,认为中国贫穷落后,面临灭亡的危机,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腐败的清朝政府无力抵御外来侵略所致。因此,他主张首先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势力的羁绊,以实现独立、自由和富强。他提出“反满”口号,要求倾覆由满族贵族所把持的清朝政府;主张用民权代替君权,以民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建立由全体国民掌握主权的国家;并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以避免随着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贫富不均现象。孙中山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来概括他的政治主张,这就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孙中山还指出,帝国主义为了扩展殖民地以及争夺亚洲和世界霸权,必然会把中国作为主要角逐场所,具有瓜分中国的野心;而西方资本家的“利益首先在于使中国永远成为工业落后的牺牲品”,决不会真诚援助中国革命。他认为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它们互相牵制,以减轻对中国革命的压力。然而,他又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的幻想。
  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在革命成果被袁世凯及其后继者所篡夺的严峻情势下,他为维护民主共和原则进行不懈的斗争。他在多次利用大小军阀反对北洋军阀当权派遭到失败后,于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要“彻底消灭造成国家一切混乱的主要根源──军阀主义”。他对帝国主义国家坚持敌视中国革命、支持军阀的立场也表示强烈不满。同时,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正义的和成功的,在组党、建军、革命方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是值得效法的榜样;并对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勇气和明确的革命思想表示钦佩。孙中山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于1924年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民主革命新纲领,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实现了改组国民党和国共合作。关于民族主义,他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中国军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内各民族的自由平等。他提出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外国租界和租借地、废除领事裁判权、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等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的对外政策,并主张在国际上建立反帝国主义联合阵线。关于民权主义,他在多次演说中批判西文代议政体的弊端,阐明直接民权、权能区分、五权分立等原则,主张实行普选制,以县为实施地方自治的单位。关于民生主义,他坚持实行平均地权,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主张节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由国家负责开发自然资源、经营管理垄断性的生产事业和大型企业,并曾为此制订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建设计划。此外,他还主张将来在中国和全世界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影响  孙中山的思想与民主革命实践紧密相连,并随着民主革命发展过程而不断发展。他的思想渗透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的民主主义精神。他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对于中国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共和制度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对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也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他逝世后,其政治思想遗产仍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所重视。
   参考书目
 张磊著:《孙中山论》,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1986。
 李时岳、赵矢元合著:《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198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