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祖常
释义 Mɑ Zuchɑng
马祖常(1279~1338)(卷名:中国文学)
  元代文学家。字伯庸。先世为雍古特部,居于靖州的天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西北)。高祖锡里吉思,金末为凤翔兵马司判官,即以马为姓。曾祖月合乃跟随元世祖忽必烈至汴,父润,任漳州同知,徙家于光州定城(今河南潢川),遂为光州人。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马祖常廷试第二,官应奉翰林文字,后升监察御史。为人正直,以弹劾首相铁木迭儿,得罪权贵,被降职为开平县尹。后铁木迭儿死,得复官,历任翰林待制、礼部尚书、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著有《石田文集》15卷。
  马祖常善作诗、文。他和姚燧、元明善等作文取法先秦两汉,诗学汉魏盛唐,扫除宋金末年南北文士习气。诗风清壮,“后生争慕效之,文章为之一变”(《元诗选·马祖常小传》)。他的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
  马祖常广游今甘肃、宁夏、内蒙、河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对这些地方的民情风俗、山川景物颇为熟悉。他的诗歌较多地描写了各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状况,如《河湟书事》、《丁卯上京四绝》、《河西歌效长吉体》、《缫丝行》、《踏水车行》、《室妇叹》等,赞美了祖国各族人民的勤劳和勇敢,同时也写出了阶级压迫的现实。他有两首内容基本一样的关于马户的诗:《马户》和《六月七日至昌平赋养马户》,诗中描写了一个寡妇养马,卖尽了田地房屋,衣不蔽体,食不充饥,马养得不壮,还要受到官吏的鞭挞。《宿迁县》诗描写在天灾人祸中,农民四处逃亡、嗷嗷求食的悲惨景象。与此同时,他又写那些大官僚、大商人们“罗衣熏香钱满箧”、“妻封县君身有官”、“不肯一钱遗贫士,却弃双玉买歌娼”,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这都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马祖常的散文简洁新奇,条理明晰。《记河外事》一文,字句简短,层次分明。全文采取问答体。通过计吏、听者一问一答的形式,揭明“菽日益贵,民日益病,而有司索赋之日益急也”。指出当时马政之弊。他的一些游记,也写得颇好,如《小石山记》。马祖常的《息氓传》,写的是息州(今河南息县)一个农民“盖播种事,致殷厥家”,要替儿子找个媳妇,受了媒婆的骗的故事,很像一篇传奇小说。马祖常的散文风格,诚如元明善说的:“修辞几于古矣,然于质实则过之,于藻丽则乏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