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战争犯罪 |
释义 | zhɑnzheng fɑnzui 战争犯罪(卷名:法学) war crimes 在把战争当作主权国家权利的情况下,战争犯罪仅指交战国军队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行为,包括使用有毒或其他被禁止的武器,杀害或虐待战俘,攻击、掠劫和屠杀平民等。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从而扩大了战争犯罪的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第6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第5条规定,战争犯罪包括3类: (甲)危害和平罪 就是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反国际条约、协定或保证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任何上述行为的共同计划或同谋。 (乙)战争罪 就是违反战争法规与惯例,此种违犯应包括但并不限于对属于所占领土或在所占领土内的平民之谋杀、虐待,为使其从事奴隶劳役、或任何其他目的的放逐,对战俘或海上人员之谋杀或虐待,杀害人质,劫掠公私财产,任意破坏城市、集镇或乡村,或从事非根据军事需要之蹂躏。 (丙)违犯人道罪 就是在战争发生前或战争进行中,对任何居民之谋杀、灭绝、奴化、放逐及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任何政治、种族或信仰的原因,为执行或关涉本法庭管辖范围内之任何罪行而为之迫害,不问此种行为是否违反行为地国之国内法。 欧洲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还特别规定:原则上被告的官方地位,不问其为国家元首或政府部门之负责官吏,不应视为使彼等免受或减轻惩罚的理由;政府或上级命令,也不应成为免除被告责任的依据。 过去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往往逍遥法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曾提出审判德皇威廉二世和其他德国战犯的要求,但未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 纽伦堡审判 1945年8月8日,英、美、苏、法4国根据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宣言,在伦敦签署了《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及其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随后,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加入了这一协定。按照宪章的规定,由英、美、苏、法各派法官1人组成法庭,各派检察官1人组成检察起诉委员会,于1945年11月20日~1946年10月 1日在纽伦堡审判了德国主要战犯。被告共24人,其中除1人自杀、1人丧失行为能力外,其余22人受审。法庭宣判H.戈林等12人绞刑;R.赫斯等3人无期徒刑;K.德尼茨等4人10~20年徒刑;H.G.H.沙赫特等3人无罪;纳粹党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和党卫军为犯罪组织。苏联法官对于宣告沙赫特等人无罪、判处赫斯无期徒刑而不是死刑,以及不宣布德国内阁、参谋本部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为犯罪组织,提出了异议。 1946年12月~1949年3月,美国在纽伦堡还组织了全部为美国法官组成的12个法庭,对包括德国部长、大使、海陆军元帅在内的185名战犯进行了审判,分别处以绞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此外,在许多盟国的国内法院中,还对数以千计的德、日战犯进行了2000次以上的审判。 东京审判 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日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内容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11名法官组成,其中中、英、美、苏、法、澳、荷、加、新、印(度)、菲各1名,法庭自1946年5月3日~1948年11月12日进行审理。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审判了25人。法庭最后判处了东条英机等7人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无期徒刑,东乡茂德2人有期徒刑。(见彩图) 纽伦堡原则 1945年《伦敦协定》及《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946年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特别通告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以及纽伦堡和东京军事法庭判决书,是关于战争法的重要文件,对国际法,特别是战争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46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认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所包含的原则。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根据大会决议,编纂了这些原则,称为“纽伦堡原则”,即:①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应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②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③被告的官职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④政府或上级命令,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⑤被控有违反国际法罪行的人,有权得到公平审判;⑥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⑦参与上述罪行的共谋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1967年和1968年联合国大会又通过决议,规定战犯无权要求庇护,对他们不适用法定时效原则。 伯力审判 1949年12月25~30日,苏联政府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对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被告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等12人供认:1935年和1936年日本先后建立了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专门从事细菌战的准备,以活人作试验,并曾在中国的宁波、常德等地使用过细菌武器。山田乙三等分别被判处2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对日本战犯未进行认真的揭发、审判和惩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曾于1945年8月在延安公布了日本战犯名单。1950年 3月7日,驻日盟军最高统帅D.麦克阿瑟颁布第5号指令,提前释放日本战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于 5月15日发表声明,指出这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与惯例的严重违背,严重损害中国人民制裁日本战犯的基本权利。但是,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到1958年,全部释放了当时还活着的10名日本主要战犯。 沈阳和太原审判 1956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同年6月9日~7 月20日分别在沈阳和太原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和惩处(见沈阳和太原审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