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按摩
释义 anmo
按摩(卷名:现代医学)
massage
  用手或器械的机械力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方法。物理疗法的一种,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中使用最早、流传很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之一。此法在中外沿用数千年,并随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提高。中国汉代以前古籍称之为导引,明代以后称按摩,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手法更臻完善。中医目前多称为推拿。西方按摩和手治法等手法操作与中医推拿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实施手法和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差异。中医推拿论阴阳虚实、循经络、辨证施治,治疗中重视补、泻手法。西医手法治疗和按摩疗法重视运动功能和人体解剖结构,治疗从调整解剖关系的异常和恢复功能入手。中医捏脊是中医推拿的一种特殊手法,多用于小儿,用以调整内脏功能,增强体质。
  机理  人体受按摩的机械力作用时,受力局部神经、血管和肌肉等发生应答,并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影响远隔器官。因而可调节人体功能,改善或消除病理状态,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按摩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可配合理疗、体疗、药物治疗等,用于神经损伤、关节活动受限;也可单独应用,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按摩实施以术者双手操作为主,亦可用器械代替,但后者效果远较手操作差。按摩手法因施力方式、用手的部位和治疗目的不同,大致可分为6类,即抚摩(或称按抚)、摩擦、揉捏、压迫、振颤和叩击。一般在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抚摩手法,其间利用其他手法。不论应用何种手法,都应遵循力量由轻到重、频率由慢到快、时间由短到长、作用由浅及深的原则。每次治疗和疗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对治疗的反应,随时调整或变换手法,甚至个别患者需要停止治疗。按摩治疗对人体的作用取决于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受力部位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作用   按摩对机体的主要作用如下: ①对皮肤的作用。促进皮肤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和代谢功能,增加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提高皮肤的柔韧性和弹性;软化瘢痕,松解瘢痕挛缩和皮肤与皮下组织的粘连。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不仅使局部皮肤和肌肉的静脉、淋巴回流加速,还可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管径增粗,提高局部供血。按摩促进毛细血管管壁的通透性,这对组织吸取营养、排除废物、消退水肿十分有利,因而按摩能提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改善或消除病理进程。在四肢用较重手法按摩,可使肌肉的血液回流加速,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③对运动器官的影响。在循环和营养改善的基础上,肌肉的张力和容积增大,可防止和治疗肌肉萎缩。按摩对消除运动后的肌肉疲劳效果良好,实验证明,在肌肉疲劳消失过程中进行按摩,不但疲劳消除快,而且肌肉再工作的能力也较未按摩者明显增强。按摩可增加肌腱和韧带的弹性,增大关节活动范围,若辅以被动运动则效果更著。按摩还可促进关节积液吸收,松解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增加关节的活动度。④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轻手法抚摩可降低局部和大脑的兴奋性,用以镇静和止痛。重手法的揉捏和叩击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按摩的机械力刺激神经感受器,通过反射作用于相应的内脏器官,调整其功能。如刺激颈肩部可改善颅内循环,按摩腹部可调节胃液分泌。受损神经经按摩后再生能力增强。
  按摩又有心理治疗作用 按摩时配合语言启发或暗示,可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其与疾病斗争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临床应用  按摩应用广泛。常用于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和炎症、神经疾病或废用所致的肌肉萎缩、因神经疾病或血管运动功能不良引起的肢体循环障碍、外伤或术后粘连、神经症、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急性化脓性炎症、恶性肿瘤、有明显出血倾向、重症晚期恶病质等不宜按摩。
  按摩一般无需特殊设备,方法简便,疗效较好,患者自身和家属均可掌握应用,故广泛用于治病和保健。
  参考书目
 郭万学主编:《理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