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微体古生物学
释义 weiti gushengwuxue
微体古生物学(卷名:生物学)
micropaleontology
  研究微体化石的古生物学分支学科。
  微体化石是发现于各时代地层中的古生物的微小遗体和遗迹,它们的大小一般以微米或毫米度量,其中稀有的“巨人”也不过几个厘米,如货币虫。因此,必须通过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
  微体化石来源于古生物界的多种类型,从其保存的特点看,可分以下几种类型:①微体古生物的完整骨骼,例如硅藻、有孔虫、放射虫、介形虫等;②大古生物骨骼中的一些微小部分,脱离本体后,可单独保存为化石。如棘皮动物的微小骨板或刺、 海绵骨针、 鱼牙、鱼鳞、小哺乳动物的牙齿等;③古生物的微小器官,在成熟后与本体分离,或被破坏而与本体分离,此后被保存为化石,如轮藻的藏卵器、高等植物的孢子、花粉等;④某些通常形成大化石的门类的微小幼体或其中特别小的成体,保存为化石后,也需借显微镜进行研究,目前有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棘皮类及著名的小壳化石等;⑤某些群体生物如苔藓虫、层孔虫等,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也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研究其每一个体的细节。
  微体化石并不全是微体古生物的化石,还应包括某些大古生物的微小器官、幼体与其骨骼的微小部分。因此,微体古生物学不能仅仅以微体古生物的化石为研究对象。它与现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微生物学绝不是一今一古的对等学科。
  已知有30多个类别有微体化石,现将较重要者略作介绍(见表)。
 


  微体古生物学在20世纪随着石油勘探和海洋调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技术方法、新型仪器的不断普及和更新而得到长足进展。微体古生物研究时,首先要在地面或钻井岩心中取样,然后要经过多种方法(物理、化学)的处理,包括破碎、分离、筛选等步骤,最后针对化石类别通过不同放大倍率的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
  在不同国家的古生物学者中对微体化石的范畴有不同的看法,如层孔虫、苔藓虫等在国外多不视为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中国则作为微体古生物学的范畴。在诸如珊瑚、小哺乳动物牙齿、鱼牙、鱼鳞等,国外都不作为微体古生物学研究范围。但随着石油勘探和海洋调查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同时基于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在古生物学领域内微体古生物学将继续得到优先发展。随之是工作的范畴、内容及方法以至理论上将不断发生变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