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库帕拉,Я.
释义 Kupala
库帕拉,Я.(卷名:外国文学)
Янка Купала (1882~1942)
  苏联白俄罗斯诗人。原名伊凡·多米尼科维奇·鲁采维奇。出生在佃农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为波兰地主劳动。1903年外出,做过家庭教师、文书、酒厂工人等,熟悉人民生活。1908年任白俄罗斯《我们的田地》报编辑,1914年后一度任主编。1905年开始发表诗作。第一次俄国革命对他的思想和文学观点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诗歌方面接受涅克拉索夫的影响,以富于人民性和纯朴自然、节奏优美为特色。早期诗集《牧笛》(1908)、《古斯里琴》(1910)、《沿着生活的道路》(1913),反映了白俄罗斯农民的生活和希望,并号召他们进行斗争。1905至1907年革命失败后,他的主要作品如《永恒的歌》(1908)、《古墓上的梦》(1910)、《狮子的墓》(1913)以及剧本《破巢》(1913)等,都怀着无限信心描述了人民的斗争。库帕拉的诗作受到高尔基的高度评价。十月革命后,在《儿子来作客》(1935)、《阿莱霞》(1935)、《孩子和飞行员》(1935)以及长诗《奥列莎河畔》(1933)、《塔拉斯的命运》(1939)中,反映社会主义生活和对自然的改造。诗集《献给获得勋章的白俄罗斯》(1937)、《纵情歌唱》(1940,获得1941年度斯大林奖金)表达了爱国精神。卫国战争时期曾写诗号召反击德国侵略者。1925年被授予白俄罗斯“人民诗人”称号,1928年和1929年先后被选为白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乌克兰科学院院士。他被认为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之一,也是白俄罗斯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