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氯(卷名:化学)
chlorine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Cl,原子序数17,原子量35.4527,属周期系ⅦA族。
  发现  1774年C.W.舍勒通过盐酸与二氧化锰的反应制得氯,当时错误地把它当作氯化氢的含氧酸而定名为“氧盐酸“。1810年H.戴维证明“氧盐酸”不能再被分解,其中并不含氧,而是一种化学元素,并定名为chlorine。元素英文名来源于希腊文chlōros,原意为“黄绿色”。
  存在  氯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0.031%,除了火山气体中含有微量氯气外,自然界几乎不存在游离状态的氯,它大多以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化合物中。由于无机氯化物大多溶于水,氯的最大来源是海水,每千克海水中约含18.97克氯离子(相当于3%氯化钠)。有些地方海水枯竭,就形成丰富的岩盐。中国青海盐湖和四川井盐中都含有大量的氯化物。氯离子 Cl-也存在于高级动物体内的血液和胃液内。天然存在的氯是由两种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即氯35和氯37。
  物理性质  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见彩图),有窒息性臭味;熔点-100.98℃,沸点-34.6℃,气体密度3.214克/升(0℃)。20℃时1体积水可溶解2.15体积氯气,所得溶液称为氯水。将氯气通入0℃的水中,析出固态水合物Cl2·6H2O和Cl2·8H2O。
  化学性质  氯的电子构型为 (Ne)3s23p5,氧化态为-1、+1、+4、+3、+5、+6、+7。氯相当活泼,湿的氯气比干的氯气还活泼。氯获得1个电子变成-1氧化态的氯离子,是它最典型的化学性质,即氯有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①除氟、氧、氮、碳和稀有气体外,氯能与所有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氯化物。其中,大多数金属氯化物是离子型晶体。②氯能与许多化合物反应,例如与许多有机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往往有碳参与)生成无水氯化物;与溴化物和碘化物反应,分别置换出溴和碘;与水发生以下两种反应:
2Cl2+2H2O─→4HCl+O2


Cl2+H2O─→HCl+HClO

在通常条件下,后一种反应是主要的,因此,氯水中除含有氯以外,还有次氯酸、盐酸(见氯化氢)和氧。
  在次氯酸HClO中,氯呈+1氧化态。这说明氯也有显示正电性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只在氯与氧或氟所形成的化合物中才能显示出来,这是因为氧或氟的电负性比氯大。氯的正氧化态主要有+1、+3、+5和+7,相当于ClO-、ClO娛、ClO婣、ClO嬄离子。
  制法  在工业上,大量的氯是由电解食盐水制得的;一部分氯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氯化钠、氯化锂制取金属镁、钠、锂的副产物;少量的氯可由有机合成工业的副产物氯化氢通过氧化方法得到。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与氧化剂二氧化锰作用制取氯;其他氧化剂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氯酸钾、次氯酸钠、二氧化铅和铋酸钠。
  应用  氯的产量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大量的氯消耗在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合成工业上,以生产塑料、合成橡胶、染料、溶剂及其他化学制品或中间体,并用作造纸、纺织工业上的漂白剂。氯还用于饮用水的消毒,从海水或盐水中提取溴,制杀虫剂,合成药物等。
  毒性  氯气具有窒息性臭味,对眼和呼吸系统都有刺激作用,每升大气中含有2.5毫克的氯气时,即可在几分种内使人死亡。长期吸入少量氯气可导致面部呈淡绿色,引起支气管发炎;吸入大量的氯气,可发生严重的咳嗽,呼吸道发炎,甚至窒息。在空气中,通常可允许的游离氯最高浓度为0.001毫克/升。
  参考书目
 戴安邦等编:《无机化学教程》,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6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