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应用语言学 |
释义 | yingyong yuyɑnxue 应用语言学(卷名:语言 文字) applied linguistics 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 特征和意义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一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状态;而理论语言学则着重探索理论问题,在总结规律时常涉及语言的历史状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理论要以应用(实践)为基础,应用又以理论为指导。可以说语言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武器,而应用语言学则是鉴定各种理论的实验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人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扩大它的交际职能。这就是应用语言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最初的语言,只有有声语言的形式。后来出现了文字,产生了书面语言,语言的应用扩大了;从时间上说,它能流传到后代,从空间上说,它能传达到远方。后来又出现了印刷机,语言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扩大;不仅能流传到后代和远方,而且能比较快速地大量印刷,广为传播。录音机和电话的出现,又是一次飞跃,从此,语言不但可以保留其书面形式,而且也可以保留其语音形式,不但能以书面形式,而且能以语音形式迅速传递到远方。电视、传真、复印、录像、激光照排、卫星通信、模式识别、各种语言分析合成仪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现,更把语言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计算机文化”到来的社会里,语言已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人机对话的基础。 语言的应用范围每扩大一步,都会使语言的交际职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常常又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和新的工具,而新方法和新工具的应用又反过来促进应用语言学以及整个语言学的发展。 历史和发展语言研究的应用方面和理论方面最初没有划分开来,这是因为语言学不够发达,还不大必要作这种区分。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例如,作为应用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言教学同当时着重探讨历史问题的语言学分了手。19世纪末叶, 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注意。20世纪以来,语言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近三四十年,各方面向语言科学提出了一系列与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新任务,应用范围得到了空前的扩大,这才使得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明确地区分开来,“应用语言学”这个名词开始广泛运用。 语言学由于应用范围的扩大,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也增加了。过去,语言学只同文学、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化史等有联系;而今,它同数学、信息论、控制论、物理学、电子学、医学、符号学、情报学、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技术等发生了密切联系。语言学的领域如此扩展,无疑地带来了新的分工和一些部门的分化。有的人进行历史比较,有的人钻研理论,有的人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些人则研究一些最新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作用、而且与尖端学科相联系的边缘问题。所有这一切,都促成了应用语言学与理论语言学的分化。 任务和范围应用语言学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可以说,同语言学应用有关的问题都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它同其他应用学科一样,是以直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的,因此,它的研究范围由实践的需要来决定。根据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有必要区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和机器应用语言学。前者处理面向人的一些老问题,后者处理面向机器的新问题。 一般应用语言学 按其应用领域,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教学 它是应用语言学中最古老的一个分支,但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是近几十年的事。编辑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一般的语言教学外,还开展了为不同目的和不同对象服务的第二语言教学、科技外语教学、双语制教学、聋哑盲教学。 在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里,语言教学的任务更加繁重,以中国为例,古汉语文献及古典文学作品都极其丰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既掌握好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又获得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一个特殊课题(见汉语教学)。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除搞好各民族本族语言教学外,如何搞好第二语言(一般来说是主体民族的语言)教学也是一项重大任务(见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把外语教学搞好,使人们获得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工具,是摆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职责(见外语教学)。相反地,如何把本国语言,如汉语,教给外国人也是一个重要课题(见对外汉语教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教学也在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应运而生(见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这里既有政策问题,又有技术问题。建立通用于各方言区的标准语,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是极端重要的。在方言分歧的情况下,如何选好这种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又如何选好它的标准音,这是应用语言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时,基础方言和标准音更是重要的依据。由于这种语言多半是从未研究过的,因而语言学家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语言调查,对比各方言点的音位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语言使用情况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对基础方言和标准音加以确定。文字改革包括文字系统(字母表、正词法和标点符号)的部分改进和彻底更换。前者如苏联1918年俄文正词法的改革;后者如1928年土耳其的文字改革。 标准语的建立只是语言规范化的开始。为了确定语音、语法、词汇规范,需要编出相应的正音词典,规范语法和各种类型的词典。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们的语言修养。 辞书编纂 这是应用语言学中同实际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反映语言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侧面。比如,词类问题研究不够,就不好在词典中为每个词标记词类。又如,某个汉字古音不详,在汉语历史大辞曲中就宁可阙如。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新义不断涌现。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新词新义固定在词典中,指导人们如何运用,这是辞书对语言规范化最有效的影响。 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辞书品种日益增多。除一般性字典、词典外,还编纂了同音字典、构词字典、正字正词词典、同义反义词典、类语词典、词源词典、成语词典、俚语词典、谚语词典、典故词典、惯用语词典、歇后语词典、人名地名词典、各种方言词典、各种术语词典、缩略语词典、双语或多语对照或详解词典、大百科全书,最近又出版了很多频率词典和逆序词典。辞书业的兴盛反映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 翻译 这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直译和意译是从古至今一直有争论的问题。“信、达、雅”更是近年来争论的焦点。这些问题虽说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但也同翻译实践密切相关。至于传授翻译技巧,如何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神似的程度,更是各种翻译教科书和翻译手册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见翻译)。 与翻译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很多,如术语、标音、译音和转写,人名、地名研究。人名、地名的翻译一般都是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加以音译。但是,在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如何音译。采取标音法还是转写法,也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的趋势是转写法占上风。在使用汉字的情况下,问题更加复杂,一般的标音和转写原则不适用,因而制定出各种对译不同语言的汉字译音表。使用汉字译音,带来了译名的驳杂现象,如Reagan译成“里根”、“列根”、“雷根”, New Haven译成“纽黑文”、“新哈芬”。为了消除这种驳杂现象,并为了更好地贯彻“名从主人”的原则,不少人主张用汉语拼音照抄拉丁字母和转写斯拉夫字母书写的人名、地名。术语是科技语言最基本的载信单元。术语混乱必然要影响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因而各个国家和国际学术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对术语的标准化十分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术语大量涌现,译不胜译,因而术语国际化的倾向日益发展。如果音译,又发生怎样音译的问题,是标音还是转写,或是采取某种折衷的方法。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术语不同于人名、地名,移植进来之后便变成该语言词汇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不仅要化在其中,而且要生根开花。 除了上面这些课题外,一般应用语言学还涉及下列内容:①言语矫正学,协助医生治疗各种先天的和后天的言语病证(如腭裂、口吃、倒仓、塌中等等),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恢复。②舞台语言研究,目的是指导演员如何进行发声训练,获得艺术语言的基本功。③建立国际辅助语,目的是探讨消除语言障碍的途径。④制定速记系统,以便于人们用简单的符号迅速记录语言。 机器应用语言学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引起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为语言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计算机一方面充当语言学工作者的得力助手,帮助语言学工作者对语言素材进行分类、模拟、分析和转换,另一方面又对语言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要求武装它的“头脑”以发展它的智力(如赋予它检索能力、翻译能力),给它增添“翅膀”以赋予它听觉(识别口语)、更强的视觉(识别文字)、说话能力(言语合成)和听写能力(语音打字)。为了处理语言应用方面的这些问题,而且主要是跟机器打交道的一些新问题,工程语言学、机器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应运而生。所有这些便形成了机器应用语言学的内容,其特点是研究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来处理自然语言。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课题有以下几个: 实验语音学 20世纪初便已萌芽,但真正成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最初,研究内容以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的生理实验为主。实验工具多借助医疗器械。后来发展到以声学实验为主,为通信工程提供各种参数。语图仪、 X光电影、动态腭位记录装置等分析仪器的出现,使语音研究从静态分析过渡到动态分析。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更使语音实验研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于计算机有快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成段语言的分析研究才得以进行。于是,语音实验从音素章节分析扩展到成句成章分析,同时超音段特征成了重要研究对象。这些都给言语的分析和合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可见,实验语音学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在给电子计算机增添听说能力方面将起决定性作用(见实验语音学)。 机器翻译 电子计算机和语言的最早结合开始于机器翻译。作为第一次结合,这个选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表现在:一是机器翻译点燃了计算机非数值应用的火种,二是它的确成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试验场,许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以及许多技术成果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或启发下产生和解决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机器翻译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工智能,难度大,不仅要求对一种自然语言有充分理解,而且要求把它等价地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因而至今尚未能真正或广泛地付诸应用。机器翻译经历了一个马鞍形的发展过程,从高潮到低潮,现在又进入一个日趋繁荣的新阶段,并成了第五代计算机的主要内容之一。实现机器翻译的技术条件目前已基本具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言研究跟不上。不过,现在世界上已有十多个机器翻译和机助翻译在初步应用(见机器翻译)。 情报检索 科技情报的数量每8~10年增加一倍,在大量的资料中查找某些需要的东西,犹如大海捞针。手工检索和机械检索已进行多年,成效有限。采用电子计算机后,情报检索才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整个情报工作才得以进入“情报—计算机—电信”三位一体的新时期。情报检索系统中的关键是情报检索语言的建立。这种语言应具备能精确表达文献主题和提问主题所需的词汇语法手段,不应产生歧义,不受用户主观因素影响,并且便于用程序运算方式进行检索。为了提高情报检索系统的效能,使其具有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词汇方面如何消除术语的同义性和多义性,在语法方面如何求得既经济又足够的语法手段来表达必要的语法关系,这些都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见计算机情报检索)。 汉字信息处理 随着计算机非数值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汉字信息处理问题越来越显得尖锐。汉字字形繁复,字数庞杂,而且存在大量的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现象。这给编码输入带来很大麻烦。目前虽然已有一些方案初步解决了汉字的输入输出问题,但如何求得比较理想的方案,使编码做到简单易学,操作方便,输入迅速,没有重码,而且易于进一步处理,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汉字进行多方面的,即数理的、语言学的、工程心理学的分析研究。从语言学方面说,加强汉字的基础研究不仅对汉字信息处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语言文字学的迫切任务。如书面语的统计研究(词、字、部件、笔划等)和口语的统计研究(多音节词、音节、音素、声调等)不仅有利于编码方案的设计,而且也有利于输入输出装置的研制,例如键盘的设计和字库的安排。 自然语言理解 这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因为人的各种智能活动最终都要以语言及其书面形式──文字来表达。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困难问题,同机器翻译等机器语言学部门存在的问题一样,主要是区别各种同形多义现象,以及解决省略、替代等问题。 同形现象分布在各个平面上,以汉语为例,词的平面上,如“打”字,可以有“打人”、“打哪儿来”、“打篮球”、“打二两酒”、“打毛衣”、“打铺盖卷儿”、“打电报”、“一打铅笔”等意义。句子平面上,如“反对的是少数人”,其中“反对的”,可以是“反对者”(施事),也可以是“被反对者”(受事)。以上这些同形现象,除少数可以靠词本身加以排除外,一般都要靠句内上下文通过语义、结构手段来确定,个别的还需要依靠更大范围的上下文,或语用学知识(见自然语言理解)。 言语统计 这是一门老学科,但由于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而获得了新生。过去用手工方式进行统计,困难重重,统计量不可能很大,而且有些数据,如语言单位的出现概率,也提供不出。近年来,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既快又准,统计量不受限制,而且能提供多种参数,因而促进了统计语言学的发展。 进行言语统计,目的在于根据量的描述给出质的评价,即依靠定量分析得出定性分析。例如,人们对词进行频率统计,统计结果得知某些词出现几千、几万次,而某些词只出现三五次,甚至一次。由此可以做出这样的质的评价:前一类词是常用词,后一类词是非常用词。这些数据无疑对语言教学等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参考。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言语统计范围不断扩大。例如,为了解决通信工程中提高清晰度和压缩言语信号的问题,进行了元音、辅音以及韵律特征等大量语音参数的统计;为了对语法进行精确描写,统计了语法形式、单位和模型的用法;为了找到各种功能风格以及不同作家的风格特点,开展了计算风格学研究;为了确定标准汉字表和计算机内部标准码,进行了大量汉字字频统计。 进行言语统计,需要各种素材,这些素材的合理组织,便构成了语料库。语料库编排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料效能的发挥。编排得好,提供的副产品就多,例如可以利用所存的语料编制逐词索引和建立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用的试题库,或进行各种对比研究。 少数民族语文的信息处理 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使用古老的文字,书写印刷非常不便。近年来,继中文信息处理蓬勃发展之后,少数民族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也开展起来了。目前,已经进行语言信息处理研究的民族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壮族、彝族和朝鲜族,其他一些民族也在酝酿之中。这将大大提高这些民族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促进他们的文化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语言应用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文化的进步,新技术的涌现,使语言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使语言应用的潜力日益发挥,使语言应用的效果日益完善。从语言学的观点看,所谓信息化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包括语言文字信息的储存、分类、统计、检索、转换、传输、控制和模拟等),目的在于建立现代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文字得到最佳利用,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书目 刘涌泉:《语言现代化和计算机》,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1986。 S.P.柯德尔著,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译:《应用语言学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S. P. Corder, Introducinɡ Applied Linɡuistics,Penguin Books Ltd.,197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