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欧阳予倩
释义 Ouyang Yuqian
欧阳予倩(1889~1962)(卷名:戏剧)

  中国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桃花不疑庵主。他在话剧、戏曲、电影、舞蹈、音乐、美术诸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生平事略  欧阳予倩原籍湖南浏阳,1889年5月出生于书香官宦家庭。祖父欧阳中鹄曾任广西桂林知府,是晚清的一位著名学者。欧阳予倩从小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和维新派思潮的影响。1904年去日本东京考入成城中学。1906年回乡和刘韵秋结婚。不久,再次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商科,1908年考入早稻田大学文科。
  欧阳予倩自幼酷爱家乡地方戏和京戏。留日期间在与新文化接触中,看到艺术唤起民众的巨大作用,更倾心于戏剧。1907年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扮演了根据《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中的角色,从此开始了他的戏剧活动。1909年又在东京演出了《热血》(又名《热泪》)。1911年回国后,与春柳旧友陆镜若等合作组织新剧同志会,在上海、江苏一带演出鼓吹革命反对封建的新剧。1913年新剧同志会赴长沙,以文社名义演出,后遭查封。欧阳予倩回到上海后又与陆镜若组织了职业化的春柳剧场,演出曾大受欢迎。后因上海文明戏演出的商业化倾向日益严重,春柳剧场也进入困境。1915年陆镜若贫病而死,春柳剧场亦宣告解体。
  “春柳”解散后,“文明戏”衰落了。欧阳予倩因有京剧青衣唱做功底,乃成为京剧职业演员。而他在京剧的导演、编剧方面也成绩卓著。1914~1928年他编写京剧剧目18出,自导自演剧目29出,还有传统剧目或根据其他文学作品改编的剧目约50出,其中以“红楼戏”最具特色,计有《鸳鸯剑》、《馒头庵》、《宝蟾送酒》、《黛玉焚稿》、《摔玉请罪》、《鸳鸯剪发》、《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黛玉葬花》、《晴雯补裘》等。
  欧阳予倩投身京剧事业后,为了对京戏的某些内容和演出形式进行改革,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业务专长的戏曲演员,组成剧团进行实验,于1918年应江苏南通张謇之请,赴南通筹组“伶工学社”和建立更俗剧场。
  伶工学社是一个新型的科班,欧阳予倩从事戏剧教育由此开始。经过3年苦斗,教出了一批有文化的年轻演员和新型乐队。更俗剧场建成后,一时南北名角云集,梅兰芳、余叔岩、程砚秋等都曾到南通献艺。欧阳予倩与诸友广泛交流经验,表演艺术日臻完美,享有“南欧北梅”之誉。
  1922年欧阳予倩结识了应云卫,并参加戏剧协社,写了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1923年秋,他和汪优游介绍洪深参加戏剧协社,使协社的演技日趋成熟。他和洪深、应云卫合作排演了男女合演的《少奶奶的扇子》、《回家以后》等剧。
  1926年,欧阳予倩进入电影界。在两年时间里,他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编写了《玉洁水清》、《三年以后》、《天涯歌女》 3部默片,并在《玉洁水清》和《天涯歌女》中扮演角色,而《三年以后》则是自编自导。
  这一时期,欧阳予倩还参加了田汉领导的“南国”戏剧运动。1927年冬南国社在上海组织“鱼龙会”演出,欧阳予倩创作的《潘金莲》是演出剧目之一。此剧以京剧形式演出,欧阳予倩自饰潘金莲。
  1929年 2月欧阳予倩应广东省政府主席陈铭枢之邀赴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下设戏剧学校和音乐学校,并出版大型刊物《戏剧》和报纸副刊《戏剧周刊》,积极普及话剧,培养专业人才,为广东话剧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办学期间,他还创作了话剧《屏风后》、《车夫之家》、《买卖》、《小英姑娘》、《国粹》、《李团长之死》等,并导演演出了几十个剧目。1930年为纪念“六·二三”沙基惨案,由欧阳予倩导演,演出了苏联名剧《怒吼吧,中国!》,激起群众强烈的反帝情绪,引起国民党当局不满。至1931年7月,国民党以收回校址为由,迫使研究所停办,欧阳予倩离穗返沪。
  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欧阳予倩再次回到广州,创作了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和反映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大型话剧《不要忘了》。同年,他参加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秋末,欧阳予倩出国访问观摩,先后到过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并两次在苏联停留,参加了苏联第一届戏剧节,会见了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普多夫金,观摩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和瓦赫坦戈夫剧院演出。
  1933年,欧阳予倩回国后即参加了反蒋抗日的福建人民政府,后福建人民政府失败,他受到国民党当局通缉避难到了日本。
  1934年秋,通缉令解除。欧阳予倩回到上海,开始参加有声电影的创作活动。《新桃花扇》是他创作的第一部有声影片,由新华影业公司拍摄。1935年又为明星公司编导了《清明时节》、《小玲子》、《海棠红》 3部影片。1937年欧阳予倩转入联华影业公司,正在主持编导《如此繁华》时,“七七”事变爆发,终止了拍摄工作,全力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八·一三”之后,上海沦为孤岛,欧阳予倩和洪深、郑伯奇、于伶等人主持了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欧阳予倩主持歌剧部(京剧),演出了抵抗侵略者的《梁红玉》,反抗土豪恶霸的《渔夫恨》,还有歌颂爱国人民、批判投降动摇的《桃花扇》等京剧。后者在沦陷后上海演出,受到群众的极大欢迎,同时也激怒了租界当局,演出两场后被迫停演,欧阳予倩亦受到威胁,随即在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离开上海到达香港。在港期间编写了鼓励抗敌的电影剧本《木兰从军》,由上海华成影片公司拍摄。
  1938年应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之约,赴桂林进行桂剧改革。排演了桂剧《梁红玉》,引起轰动。同年又返回香港,为正在香港的中国旅行剧团导演了《流寇队长》、《一心堂》和《钦差大臣》、《日出》、《油漆未干》等剧目。
  1939年秋,欧阳予倩再次去到广西桂林从事桂剧改革和话剧工作时,创办了桂剧学校,整理了一大批保留剧目,培养了一批青年桂剧演员。1940年欧阳予倩主持成立了广西省立艺术馆,所属话剧团上演了夏衍、老舍、宋之的、阳翰笙、曹禺和欧阳予倩自己编写的剧目。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欧阳予倩积极筹划,于1944年建成新的艺术剧场。1944年2月,欧阳予倩和田汉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并举办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西南各省30多个进步演剧团体的近千名戏剧工作者,齐集桂林文化名城,演出话剧、戏曲、木偶戏等60余出,演出时间长达3个月。这一盛况空前的“西南剧展”,为宣传动员民众,检阅抗战戏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1946年 5月欧阳予倩重回上海,任新中国剧社编导。1947年1月1日,他率领剧社到台湾演出《郑成功》、《桃花扇》、《日出》、《牛郎织女》等话剧。“二·二八”事件后离台回沪,在上海戏剧实验学校任教。随后,由于内战加剧,欧阳予倩由上海赴香港,受聘永华影业公司任编导。
  1949年 3月,欧阳予倩接受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文联常委会委员、中华全国戏曲改进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同年,参加了筹建中国第一所正规戏剧学院的工作。1950年 4月,欧阳予倩任第一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从此全力投入戏剧教育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 9月21日病逝。生前曾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等职。
  艺术创作  欧阳予倩一生编写过40余部话剧,导演过50余出话剧。创作改编和修改过的戏曲剧本不下50部。他的剧作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具有与时代脉搏相通的进步倾向,如1913年创作的《运动力》,是他在辛亥革命后对“革命新贵”的嘲弄。“五四”运动时期,他的《回家以后》、《泼妇》和《屏风后》,都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主题,它们或揭露旧道德的伪善,或宣扬妇女解放和个性解放,艺术构思也是多姿多彩的。《同住的三家人》和《不要忘了》可作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左联时期的代表作。抗日战争时期,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他的所有艺术作品中都有反映,代表作是多幕话剧《忠王李秀成》和《越打越肥》等独幕讽刺小品。欧阳予倩最成熟的话剧创作是1947年由京剧改写的《桃花扇》,这出戏至今仍是中国话剧舞台的保留剧目。1959年发表的《黑奴恨》(根据《黑奴吁天录》重新改写)一剧,则可称他的压卷之作。
  《桃花扇》原是清代孔尚任编写的传奇剧本。1937年冬上海沦陷后,欧阳予倩和他的剧团排练演出了京剧《桃花扇》的改编本,借古喻今,流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1939年在桂林,他又将京剧《桃花扇》改编成桂剧演出。话剧《桃花扇》是1947年初欧阳予倩和新中国剧社到台湾演出时,由于这时已是抗战胜利之后,话剧本删去了抗战时期过分影射时局的部分,突出了正义与邪恶,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的思想斗争。话剧《桃花扇》塑造了一位富有反抗性格,具有坚贞爱国情操的风尘女子李香君的形象,1947年由新中国剧社首演,由欧阳予倩执导。1957年,欧阳予倩为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再次导演《桃花扇》,以他精湛娴熟的导演手法,和演员、舞台美术工作者共同创造了和谐统一完整的演出,体现了他将话剧和民族传统戏曲的精华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现了他特别强调的民族感情及其表达方式,以独特的民族风格为话剧民族化的探索作出重大贡献。


  欧阳予倩导演过很多话剧,由于他对中国民族戏曲有很深的造诣,故他导演的话剧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他导演的戏曲,又吸收了话剧的某些特点,丰富了表现力。田汉曾称赞说“欧阳予倩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话剧之间的一座典型的金桥”,他的导演风格细腻、严谨。欧阳予倩一生重视改革,注意汲取外来经验,他较早地介绍西方和苏联的各种导演流派及不同的艺术见解,善于汲取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创造中国民族的演剧艺术体系奋斗了一生。
  戏剧教育  欧阳予倩早在1919年就主办了南通伶工学社,建立了更俗剧场。他在办学过程中,破除旧的科班制度,建立新的办学宗旨。他提出:学社是为社会致力之艺术团体,不是私家歌童养习所;学社是要造就改革戏剧的演员,不是科班;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唱堂会。学社开设了戏剧专业课、文化课、音乐舞蹈课,提倡白话文,鼓励学生阅读进步书刊。他讲授戏剧理论课,介绍外国戏剧家和他们的作品,目的是为培养一批有新文化知识的戏剧人才,为改革戏剧艺术建立一支生力军。他在更俗剧场的建设方面,也和旧剧场的恶习作过不懈的斗争,而且改革、建立了新的舞台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剧场秩序。
  1929年,欧阳予倩在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并附设戏剧学校、音乐学校。他的办学宗旨是“创造适时代为民众的戏剧”以培养“学艺兼优,努力服务社会”的人才为目的,完全区别于旧科班单纯培养伶人为目的的作法。学校向学生宣布的信条:①确认戏剧为正当而重要之事业;②认清目标,决定志向;③要作有思想、有学问的演员;④要注重学校的纪律;⑤台上台下两样生活,均宜分清。
  欧阳予倩废弃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除表演课外,还设有中外戏剧理论、戏剧史、思想史、文学史、艺术修养以及外语等。同时还开设了戏剧文学系。
  1950年以后,欧阳予倩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他讲课、排戏、编写学术著作,总结艺术教育经验。他提倡继承祖国优良的戏剧传统,邀请戏曲、曲艺界名师演员来院授课。他也聘请苏联的表演、导演、舞台美术专家来院讲学办班。他提倡戏曲和话剧互相学习,融会贯通,努力追求在实践中创造中国民族的演剧艺术体系。在他主持下建立了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及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并兼任话剧院院长,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戏剧艺术人才,提高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水平。
  欧阳予倩晚年除主持中央戏剧学院工作外,还致力于整理毕生的艺术经验,有《欧阳予倩剧作选》、《自我演戏以来》、《回忆春柳》、《谈文明戏》、《电影半路出家记》、《一得余抄》、《唐代舞蹈》等著作出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