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德国自然哲学
释义 Deguo ziran zhexue
德国自然哲学(卷名:哲学)
German philosophy of nature
  一种与机械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辨自然观。它起源于16和17世纪的活力论。与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优势的机械唯物主义学派相反,活力论的代表人物P.A.帕拉塞尔苏斯(1493~1541)和F.M.赫尔蒙特(1614~1699)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被动的物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活的和自主的,促使它们成长和运动的是其自身的内在生命力,而不是外来的推动。J.波墨和G.W.莱布尼茨从哲学上初步把活力论系统化。前者猜想到作为宇宙灵魂的外化的自然界是矛盾发展的,后者用单子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解释自然界呈现的各个阶段。不过,这类唯心辩证法思想并未对当时的自然科学发生大的影响。
  I.康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活力论中的辩证法思想,他在177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中,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说明各种天体系统,首先是太阳系怎样按照吸引和排斥相互作用的规律,从原初的混沌状态逐渐发展成目前的性状,并且又怎样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从而把德国自然哲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此后,J.G.赫尔德(1744~1803)用感受性和应激性的概念探讨了生命系统与其环境的关系,并用再生和死亡的概念提出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梯过程的思想。同时,J.W.von歌德也力图从形态学角度,证明各个不同的生物物种都是它们共同的原始类型合乎逻辑变化的结果。
  F.W.J.谢林在18世纪末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把德国自然哲学推进到了真正系统化的阶段。他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作为主客绝对同一体的宇宙灵魂发展出自我意识的创造过程,是趋向于个体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则和趋于普遍化的、以外界为中心的原则的对立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的过程。它经历了质料、无机体和有机体这样 3个主要阶段。在他看来,低级阶段必然要过渡到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则包含着低级阶段,一个阶段及其实体的完善程度是用反映宇宙精神的程度来衡量的。人作为宇宙精神发展的最后结果,概括了以前各个阶段的内容,所以是最完善的小宇宙。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宇宙精神的这种历史发展所造成的。在谢林自然哲学的明显影响下,19世纪初的一些自然科学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例如,H.施泰芬斯(1773~1845)认为地球的真正历史是经历了各个演化阶段的,并且猜想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是如此。L.奥肯(1779~1851)提出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认为原始纤毛虫产生于海洋粘液,通过这种纤毛虫的凝聚作用就形成了更高级的有机体。H.C.奥斯特(1777~1851)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从而揭示出电与磁的辩证关系。
  德国自然哲学的完成者是G.W.F.黑格尔,他比前人用了更大的力量研究自然科学成就,力图把丰富的经验材料与高度的思辨构想结合起来,建立了包罗万象的自然体系。然而,他的自然哲学是在19世纪20年代最后形成的,当时德国的自然科学研究已经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逐渐抛弃了思辨,转而注意经验和实验。因此,尽管其自然哲学体系中包含着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东西,但却在自然科学家当中不仅没有获得谢林曾经享有的盛誉,反而遭到了越来越多的厌恶,以至不得不归于沉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