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康德,I.
释义 Kɑngde
康德,I.(卷名:政治学)
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启蒙运动重要思想家之一。1724年 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1740年入柯尼斯堡大学。1755年完成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1804年2月12日逝世。其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晚年写的《论永久和平》(1795)和《道德的形而上学》(1797)的第一部分《法学的形而上学原理》中。
  康德的政治思想受到法国启蒙学者,特别是J.-J.卢梭思想的影响。他在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对启蒙思想加以新的阐释,并同其伦理学说密切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国家的产生不是基于人们的物质利益的需要,而是出自“绝对命令”的要求;国家起源于原始契约并不是历史事实,而只是表示组成国家的过程的一个理性观念;国家是许多人依据法律组织起来的联合体;主权属于人民,它决定公民在国家中享有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权利;国家的使命是在法律下实现和保障人民的权利。康德的国家观念意味着通常所说的“法治国家”。在政体问题上,他认为只有按照分权原则建立起来的代议制共和国才是唯一符合自由需要的、合理的国家制度。他憧憬随着共和制的普遍确立,通过欧洲联盟防止战争,实现欧洲和世界大同,最终消除道德与政治之间的矛盾,使人类获得永久和平。
  康德的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妥协性。他在说明公民的权利时,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后者不具有独立地位,不享有与前者同等的权利。他主张人民主权原则,但又认为实际存在的国家权力具有至上性,人民只有服从的义务,无权对统治者的专横作任何反抗。他承认国家的改革是必要的,但认为只能由君主通过改良方式来实现。正如K.马克思所说,康德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00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