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差热分析 |
释义 | chare fenxi 差热分析(卷名:化学)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也称差示热分析,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物质与基准物(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温度变化的技术。英文缩写DTA。试样在加热(冷却)过程中,凡有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发生时,就有吸热(或放热)效应发生,若以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惰性物质作参比物,试样和参比物之间就出现温度差,温度差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差热曲线或 DTA曲线。差热分析是研究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手段。它比热重量法能获得更多的信息。熔化、蒸发、升华、解吸、脱水为吸热效应;吸附、氧化、结晶等为放热效应。分解反应的热效应则视化合物性质而定。要弄清每一热效应的本质,需借助热重量法、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逸气分析、化学分析等。 简史 1887年法国H.-L.勒夏忒列用热电偶测量试样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得出热效应图谱,但很不灵敏。1899年美国W.C.罗伯茨采用差示法,得到最早的差热曲线,此法大大提高了灵敏度。现代差热分析仍然根据这一原理,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差热曲线图谱,用于矿物鉴定,收到良好效果。20世纪40年代以前,仪器主要是手动的,50年代以后,自动控制和自动记录技术在差热分析仪(见彩图) ![]() 差热分析 原理 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用差示热电偶测量(图1), ![]() DTA曲线 如图2 ![]() DTA曲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仪器方面有炉子形状、试样容器和试样支架的材料和形状、热电偶粗细和结点大小及其在炉子中的位置、记录仪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等;实验条件方面有走纸速度、加热速度、气氛性质、稀释剂等;试样方面有试样制备条件、粒度大小、用量多少、填装紧密程度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峰的位置和形状,有的因素还影响峰的数目,甚至峰的方向。 差热分析的应用 用于测定熔点、凝固点、熔化热、气化热、纯度、沸点、蒸气压、多晶转变、液晶相变、玻璃化温度、居里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还可用于制作相图,研究固相反应、脱水反应、热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催化剂性能、高聚物性能和反应动力学等。 差热曲线的峰面积与热量的比值随温度而变化,给热量定量测定带来困难,差示扫描量热法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英文缩写DSC,有功率补偿式和热流式两种。 功率补偿式DSC 1964年E.S.沃森和M.J.奥尼尔等报道了功率补偿式DSC,其原理如图3所示。 ![]() 热流式DSC 1969年R.A.巴克斯特报道了热流式DSC。其原理如图4所示, ![]() DSC的用途 与DTA相同,但性能优于DTA,测定热量比DTA方便、准确,而且分辨率、重现性也比DTA好。测定热量、比热容、高聚物玻璃化温度,研究生物膜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和核酸构象变化时应采用DSC。DSC最高使用温度为725℃,高温DTA则为1600℃。 参考书目 W. W. Wendlandt, Thermal Methods of Analysis, Interscience, New York, 196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