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理
释义 xinli
心理(卷名:哲学)
mind
  高度有组织的物质脑的特性,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它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感情和意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心理一词来自希腊语,带有“灵魂”的意思。关于心理的本质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对立。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理是一种特殊精神实体,物质是由它派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依据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把心理理解为高度有组织的物质──脑的产物和机能,认为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不依赖于物质的任何精神实体。心理是有生命的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并在生物体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从本体论方面说,心理同脑相联系,它作为脑的机能或特性而产生和存在。心理活动不论如何复杂,始终都是由外部世界的影响引起的脑的反射活动。从认识论方面说,心理同外部世界相联系。它产生于主体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和主观映象。外部世界的反映是心理的内容,是作为观念的东西而出现的第二性的东西。把心理理解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就能够克服关于心理的东西和生理的东西的相互关系的种种不正确的提法:或者把二者割裂开来,把心理的东西看作是纯精神的东西;或者把心理的东西归结为生理的东西,作出生物化学的解释;或者把二者看作平行的东西,而得出二元论的结论。
  人的心理不只是生物发展的产物,而且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人所特有的社会劳动在人的高级心理形式──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借助于言语而实现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交往,是这种高级心理发展的实际条件。人的意识的产生是从动物的生存形式过渡到劳动活动的结果。动物对环境不能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只是适应着自然界;人为着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则是有目的地、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由此表现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从对客体的直接反映即生动的直观开始的。这种认识最初以感性映象──感觉、知觉、表象的形式实现出来。感性映象只能反映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外部的、个别的联系,而认识过程总是从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向间接的、抽象的和概括的反映,即向思维转化。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借助于词的映象或理性映象,即以概念的形式反映外部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揭示它们运动、发展的规律性。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感性映象和词的映象总是辩证统一地存在和发展着。记忆是在脑中保持映象的心理形式;想象是改造映象的活动,它使人依据过去的经验创造自己从未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新的映象,是创造新鲜事物和预测未来的心理要素;感情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态度,如爱、恨、好、恶等;意志、动机对人的活动和行为起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个性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相当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总和;无意识是人意识不到的心理现象和过程,它在人的内部世界中也是发生作用的。
  人的心理是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的辩证的统一。心理是主观的,因为它始终都属于一定的主体,通过主体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特点折射出来;心理又是客观的,因为它反映着客观世界,而反映过程本身也是客观实在的过程。心理和活动同样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心理在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受活动的制约;心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的检验。在活动中,心理作为活动的组成要素调节着活动的进行,对活动起着制约作用。心理表现在活动中,只有通过活动及其产物才能被认识。同时,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