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同与小康
释义 datong yu xiaokang
大同与小康(卷名:哲学)
  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理想。均出自《礼记·礼运篇》。“大同”是“天下为公”的最高理想社会。在大同社会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反映了理想化的原始公有制社会的一些特征。“小康”则是自禹开始的家天下。在小康社会里,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为了维持这种私有社会的秩序,就必须提倡礼义,“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又由于“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以礼义为纪就显得更加迫切,以致达到“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的程度。这反映了阶级社会形成后的一些特点,也说出了“礼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儒家“大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如近代思想家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人都曾受到“大同”思想的启迪,并以此鼓舞人们为争取美好的社会而斗争,反映出他们试图在小生产基础上建立大同社会的乌托邦思想倾向。“小康”思想对宋明时期一些思想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