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托洛茨基,Л.Д. |
释义 | Tuoluociji 托洛茨基,Л.Д.(卷名:政治学) 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 (1879~1940) ![]() 托洛茨基的主要政治理论是不断革命论。它由互相联系的三个部分组成: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国际革命的不断性。他认为,在帝国主义时期,农民只有跟着工人阶级走才能得到解放。但工农两个阶级的联合,以农民建立强大的独立政党为前提;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缺乏独立性,不可能组织独立政党。因此,无产阶级应该跳过农民运动,直接建立工人政权,使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阶段交织在一起。而当民主革命后建立的革命政权着手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不但将同资产阶级,而且将同农民发生冲突,将被资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势力所击破。摆脱这种状态的唯一出路,是无产阶级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先进国家取得胜利。如果无产阶级政权在孤立状态下,国内外各种矛盾必然随着它的成就而增加,使其成为矛盾的牺牲品。所以,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不断革命的,它发韧于民族国家之中,发展于国际舞台之上,而在世界范围内建成。 在不断革命论基础上,托洛茨基提出了世界革命论。他认为,没有世界革命的成功,任何国家的革命也不可能完成。实现世界革命之前,已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建立“工人国家”,不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工人国家”是过渡社会,它不是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已经被社会主义革命破坏;它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个别国家建成;它存在前进到社会主义或倒退到资本主义两种可能性。无产阶级革命后,也会出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那种反动的“热月时代”,使无产阶级专政变成“官僚专政”。这种国家必须再次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官僚集团”专政,实现彻底民主化,完成第一次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他认为,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形成不久,就成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障碍,无产阶级的任务不是保卫它,而是把民族国家结构彻底夷平,在“世界革命”实现时,建立社会主义的洲陆联邦。 托洛茨基主义在第三国际及所属共产党中有一定影响。1938年建立的第四国际以托洛茨基主义为理论基础,半个世纪以来,在一些国家仍有活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过少数托洛茨基主义者,曾建立名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的小组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