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廷伯根,N. |
释义 | Tingbogen 廷伯根,N.(卷名:生物学) Nikolaas Tinbergen (1907~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荷兰被德军占领后,他受拘禁直至战争结束。1949年他再度开始与洛伦茨合作,并于同年应邀至英国牛津大学工作。洛伦茨强调进化观点,强调比较方法,而当时的牛津大学也重视进化的研究,因此廷伯根的研究重点也从此转向了行为的进化。到英国后,他曾参加著名的对工业黑化现象的研究。有学者提出,受工业污染地区的树皮色暗,暗色的桦尺蠖 (Bis-ton betularia)变种受到保护而繁殖起来;廷伯根的观察证明,工业污染区的鸟类主要啄食淡色蛾,从而支持了这个假说。不过,他在50~60年代最重要的工作却是对鸥类的比较研究。他系统地观察了鸥类间交换信息所用的各种动作,并据此试图推导出这些行为的进化过程。70年代中,他又试图将行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用于研究人类行为,这时期他研究了婴儿孤独症(坎纳氏综合征)。 20世纪上半叶,廷伯根和洛伦茨等欧洲行为生物学家与美国的比较心理学派代表了两种对立的倾向。前者强调现场研究,他们对多种生物的本能行为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后者主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工作,重点研究了大白鼠等少数几种动物的学习行为。50年代后,双方逐渐接近,互相得到补充。1963年廷伯根总结了自己对行为生物学的观点,他提出,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四:行为的动因;行为的发育;行为的生存价值;行为的进化。他认为,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描述行为的内容及其发生背景。第二阶段则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讨行为的动机、发育和生存价值,并尝试重建进化过程。他的重要著作有:《本能的研究》(1951)、《动物的社会行为》(1953)及《银鸥世界》等。1973年,因廷伯根的开创性贡献,他和洛伦茨及K.von弗里施共获首次颁发给行为学研究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