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西卡,V. |
释义 | De Xikɑ 德·西卡,V.(卷名:电影) Vittorio De Sica (1902~1974) ![]() 《孩子们在注视我们》(1943)是一部公认的具有新现实主义萌芽的作品,通过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的眼睛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自私和伪善,揭示了孩子的不幸与痛苦。这部影片是对法西斯电影的挑战,因而遭到官方评论的反对。这是德·西卡与C.柴伐蒂尼的第一次合作,它奠定了他们日后在创作上长期合作的基础。描写战后意大利流离失所的儿童生活的《擦鞋童》(1946)使德·西卡成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该片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若干艺术原则,如情节淡化、街头拍摄和非职业演员等。接着,德·西卡创作了他的3 部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杰作:描写失业工人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描写无家可归的米兰穷人的《米兰的奇迹》(1951)以及描写领养老金者孤独贫困的《温别尔托·D.》(1952)。他执导的《屋顶》(1956)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最后一部作品。 德·西卡的影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尖锐的社会批判、怪诞的讽刺色彩与轻松优美的喜剧性、深刻的心理描写与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结合在一起。 由于缺乏拍片的资金,德·西卡不得不接受大量片约,用当演员的酬金来拍摄自己想拍的影片。因此他一生只导演了25部影片,却在 150多部影片中扮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60年代,德·西卡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拍摄反映尖锐社会问题的影片转向拍摄由大明星主演的娱乐片,如《乔恰拉》(1960,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昨天、今天、明天》(1963)、《意大利式的结婚》(1964)、《一个新世界》(1966)、《向日葵》(1969)等。在这些影片中,运用非职业演员这一艺术原则已不复存在,意大利著名电影明星S.罗兰和M.马斯特罗亚尼成为他的许多影片的主要演员。 70年代,在拍摄《芬齐──孔梯尼家的花园》(1970)一片时,德·西卡又重新回到反法西斯题材上来,该片曾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1971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德·西卡最后的两部影片是《短暂的休假》(1973,次年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和《航行》(197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