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提婆
释义 Tipo
提婆(卷名:宗教)
Deva(约3世纪)
  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中观派的理论奠基人之一。龙树弟子。也称迦那提婆(意为一眼提婆),意译“圣天”。生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据传他原是一个王子,后舍弃王位出家,学婆罗门学说,学识渊博,富有才辩。因久仰龙树的名声,特从师子国到憍萨罗去求论义,拜龙树为师。他曾到过中印、北印等地,并先后在珠利耶国和钵罗耶伽国定居。在波吒厘(华氏城旧都)曾和佛教及佛教以外的各派哲学家进行激烈的辩论。尽管他的学说曾使一些异教徒折服,但最后仍为异教徒所杀。其传略有汉译《提婆菩萨传》和《付法藏因缘传》,《大唐西域记》卷八亦有所记载。
  提婆进一步发挥了龙树中观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和人对它们的认识都是相对的观念,不过是由于人被无明所覆盖而主观臆造的一种假名;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名称虽然不同,但就它们的实相而言,是没有差别的,一切都是空。有为法空,无为法亦空,诸法空不可得。但他并非只是消极地解释龙树的空观,而是进一步提出了“破想”的正观。所谓“破想”,不单是破除主观的想象能力,而且也是从根本上破除客观上的存在,即破境,认为只有破境,才能破识,证得空见。
  他还对龙树的二谛说提出了“真假”的问题。他认为“诸世间可说,皆是假非真;离世俗名言,乃是真非假”。指出,以思维语言了解的法(一切存在)都是假有,只有离思维语言所了解的法才是真有。意即法若是可说的,那末一定是假非真;如果是真的,定不可说。因此,为了使人了解真谛,必须从假有的俗谛入手,然后离开假有,才能进入第一义谛(真谛),这就比龙树不偏于俗,不偏于真的中道说,更加前进了一步。在批驳印度其他学派方面,也发展了龙树的学说。他的论证原则是用“空”来破斥异论。主张一破到底,“破而不立”,认为如果立了自宗,就会给人留下反驳的余地,因此,他在破一切宗时,首先声明,自己的武器也是“空”。在破斥方法上,则采用三分法:破有、破无、破亦有亦无。不同于龙树的破有、破无而得中道的二分法。
  主要著作有《百论》、《四百论》、《百字论》等。其中《四百论》现存有梵文、藏译。汉译即玄奘所译《大乘广百论本》与梵本后二百偈相当。1914年,印度学者曾将此残存梵文后半部连同月称的注释一并印行。后又有法国学者重新校订,将其中残缺部分根据藏文还译成梵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