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曾朴
释义 Zeng Pu
曾朴(1872~1935)(卷名:中国文学)

  近代小说家、出版家。字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次年赴京参加会试,以墨污考卷出场。其父曾之撰为他捐得内阁中书,在京常出入其岳父的好友户部尚书翁同龢之门。甲午中日战争时,他支持翁同龢抗御外侮的主张。戊戌变法前夕,在上海筹办实业,与维新派谭嗣同、林旭、唐才常、杨深秀等,常相过从,慷慨议政,赞助维新派主张。戊戌政变后,光绪二十五年(1899)常熟名士沈北山上疏,请慈禧太后归政,杀荣禄、刚毅、李莲英三凶,他与沈关系密切。慈禧太后拟废光绪皇帝,他曾参与联名电谏。
  曾朴自幼笃好文学,养成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曾在北京同文馆特班学习过法文。光绪二十四年在上海结识曾经在法国侨居多年的陈季同。在陈指点下,三四年内集中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论著,并阅读了许多法译的西欧各国文学名著,自云“因此发了文学狂”。光绪二十九年以后,舍弃仕途,先经营蚕丝业,后改营出版业。光绪三十年,与徐念慈等在上海创立小说林书社,提倡译著小说,先后出版创作小说及翻译小说多种。同年,开始长篇小说《孽海花》的创作。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创办《小说林》杂志。这一时期,他与民主革命派金天翮交往,对革命持同情态度。当时清政府拟借英款筑沪杭甬铁路,苏浙绅商合力反对,曾朴与马相伯等人发表拒借外资,招集民股的演说,予以支持。民主革命战士秋瑾被浙江巡抚张曾敭杀害,浙省民众发起驱张运动。清政府将张调往江苏,曾朴等联名电请清政府收回成命,形成江苏拒张风潮。清政府为之侧目,曾被列为密电捕拿的三人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小说林书店因资金困难歇业。次年,曾朴再入政界,在两江总督端方幕中任财政文案,后以候补知府资格分发浙江,任宁波清理绿营官地局会办。辛亥革命爆发,江苏宣告独立后,被选为张謇为议长的江苏临时议会议员。后曾任江苏官产处处长。1915年袁世凯称帝期间,曾朴与蔡锷等反袁人物密切往来,并资助陈其美、钮永建等人的反袁活动。此后在军阀势力盘据江苏期间,曾任江苏财政厅长、政务厅长等职,能避行恶政,并反对军阀之间的战争。
  1926年,曾朴再度离开政界。1927年与其长子曾虚白在上海开设真美善书店,创办《真美善》杂志,并继续进行小说创作和翻译,着手改写和续写《孽海花》。1931年,《真美善》杂志停刊,他回到家乡常熟虚霩园,潜心园艺,游憩养病,直到病故。
  曾朴的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孽海花》。《孽海花》的始作者为金天翮,先写了6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月,在中国留日学生所办革命刊物《江苏》月刊第八期上发表了第1、第2两回。后将原稿寄给曾朴所办小说林书社。曾看后,认为“是一个好题材”,对小说写法提出一些意见。金天翮本是诗人、学者,自觉“究非小说家”,遂与曾朴共同酌定全书60回的回目,改由曾朴续写。曾朴接手后,“一面点窜涂改,一面进行不息,三个月功夫,一气呵成了二十回”,分别于光绪三十一、三十二两年,由小说林社在东京印刷出版初集(1至10回)和二集(11至20回)两册,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光绪三十三年(1907)《小说林》杂志创刊后,又继续发表至25回。1927年《真美善》杂志创刊,陆续发表修改后的第20至25回和新写的第26至35回。1928年,真美善书店重版一、二编(20回本)。1931年以后,出版了三集(21至30回),后又将30回合为一册重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印了30回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增订本,将31至35回作为附录。
  金天翮创作《孽海花》时,正当帝俄想占据中国东北。而此前洪钧出使俄国时,曾以重金购买并翻印俄人所制中俄交界图,将帕米尔之一部划入俄国,为言官弹劾。“故以使俄之洪文卿(钧)即曾本的金汮(雯青)为主角,以赛金花(即曾本的傅彩云)为配角”,“作五十年来之政治小说”(金天翮《答访者问》、《为赛金花墓碣事答高二适书》)。曾朴接手后,“想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的线索,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遂改称“历史小说”。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版广告》说:“本书以名妓赛金花为主人,纬以近三十年新旧社会之历史,如旧学时代、中日战争时代、政变时代,一切琐闻轶事,描写尽情”。1927年后的修改本,将第2回中激烈地正面指斥专制制度、科举制度的话删除许多,有损于思想性。
  《孽海花》是近代小说中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比较高的一部。作者与金天翮共拟60回目,末回为“专制国终撄专制祸,自由神还放自由花”,又作者手拟的《孽海花》人物名单分旧学时代、丙午时代、政变时代、庚子时代、革新时代、海外运动,可见原拟写至庚子后的革命活动为止。但全书没有写完,只写到甲午战后戊戌变法之前。书中人物大都影射时人,以主人公金汮、傅彩云的经历为经,串连一大批高级士子,通过他们的活动,描写了从同治初年起到甲午战败为止的约30年间“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的变动”。从中可以看到中法战争、中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帝党、后党的激烈斗争,在此过程中,顽固派、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等政治势力的消长演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思想、学术、文化的变化。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封建士大夫的昏庸与堕落。全书写了200多个人物,从最高统治者慈禧、光绪,到官场文苑的达官名士,到下层社会的妓女、小厮,涉及朝廷宫闱、官僚客厅、名园文场、烟花妓院直至德国的交际场,俄国虚无党革命等,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有些人物如金汮、傅彩云、李纯客、大刀王二、夏丽雅等写得颇为生动,使当时读者耳目一新,影响很大。《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


  曾朴交游广泛,阅历丰富,对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有过直接的观察与体验。并对中国的传统学问和各种文体都比较熟悉,又通法国文学,有深广的文学素养。因此,《孽海花》一书在选材、结构、语言方面都独具特色。作者曾说《孽海花》虽也是联缀多数短篇成为长篇,但譬如穿珠,它不是直线穿的,而是“蟠曲回旋着穿的,时收时放,东西交错,不离中心”,“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在遣词造句上,也多有锤炼。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把它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中所表现出来的“新派”与“旧派”的观念是笼统的,加上作者追求轶事的趣味性,往往影响人物政治面貌的明晰。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也大都给以唯心主义的解释,归之于一些偶然的表面的原因。对赛金花的风流逸事,常在细加描写时流露出艳赏之情。此书出版后风靡一时,评论、考证、续作,蜂拥而出,形成一股“赛金花热”,其社会影响也有消极的方面。
  1943年,曾朴的同乡燕谷老人(张鸿1867~1941)所作《续孽海花》出版。全书共34回(自31回至60回),故事叙述到辛丑和约,是作者受曾朴之托赓续撰述而成,在续作中较有代表性。曾朴的著作,除《孽海花》外,有自传体小说《鲁男子》第一部《恋》;戏曲《雪昙梦》院本;《补〈后汉书·艺文志〉》、《补〈后汉书·艺文志〉考证》等。诗文集及读书札记多种,均未刊印,已发表的单篇散见于《小说林》、《真美善》杂志及《曾公孟朴纪念特辑》等。译作有雨果的小说、戏剧《九十三年》、《笑面人》、《吕克兰斯鲍夏》、《欧那尼》等多种,还有左拉《南丹与奈侬夫人》,莫里哀戏剧《夫人学堂》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