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异重流 |
释义 | yizhongliu 异重流(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density currents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主要因密度差异而产生的相对运动。对水流而言,引起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含沙量、水温、溶解质含量。由于水流挟带泥沙而形成的异重流称浑水异重流(见图 ![]() 1885年F.-A.福雷尔在法国科学院院报撰文,介绍了罗讷河河水进入日内瓦湖底产生分层流的现象和莱茵河流入康斯坦茨湖时,在入口处河水潜入湖底的现象,指出这些现象是由于河水温度较湖水温度低和含有泥沙所造成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用盐水代替密度较大的冷水进行水槽实验和用粘土浑水做水库异重流实验,实验结果指出通过底孔有可能把冷水及浑水排出库外。1935年在美国米德湖蓄水时,观察到水坝底孔排出浑水,说明异重流可在水库底部持续运动达百余公里。40年代美国和法国进行若干异重流实验。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先后进行了异重流的观测、分析和实验。70年代中国在水库和河道中观测到高浓度(含沙量大于200~300千克/米3)异重流现象。 形成和运动 浑水异重流形成的条件有:①一定的密度差和相应的宽度、水深及流速;②悬移质中有一定数量的细泥沙;一般情况下, 当浑水含沙量在 1~2千克/米3以上,满足关系 ![]() ![]() 研究方法 包括:①理论分析,应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异重流形成、运动等问题的力学机理和计算方法,最新研究着眼于建立异重流的各种数学模型;②实验研究,通过水槽试验和模型试验,不仅可为理论分析提供定量数据,也是解决工程中异重流课题的重要手段,模型律问题是进行异重流实验的关键问题;③原型观测,实地观测不仅可验证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的结论,还可为异重流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三种方法的结合使下列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射流在有密度梯度的介质中的机理、影响交界面阻力的因子、异重流的不恒定运动、河口含盐浑水在潮汐水流中形成异重流的条件、界面液体交换问题等。 利用与防治 利用异重流特性,在水库减淤,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运用等方面可获得很大效益。在多沙河流上修建蓄水水库和水电站时,设置底孔,合理运用在库底运动的浑水异重流可把泥沙排走,减少水库淤积,是水库减淤的主要措施;在给水工程中,根据异重流特性设计沉淀池,有利泥沙落淤,可获得较好的水质;修建火电厂可利用温差异重流特性,设置较深的取水孔引取冷水,而设置较高的排水孔排放热水。但在某些情况下,异重流可带来很大危害。在河口形成的盐水楔往往阻碍上游来沙的下泄,并把海域泥沙带入河口,形成含沙量高的滞流区和拦门沙;在与河道交叉的引水渠或引航道处,浑浊河水可潜入引水渠或引航道,并向渠首内溯,而渠内清水自表层向大河回流,造成严重淤积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