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性善
释义 xingshan
性善(卷名:哲学)
  中国战国时孟子关于人性的思想,指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而固有的基本特征。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具备仁义是人天生的禀赋,但是在人的本性中只是开端、萌芽,即善端,并不等于善的完成。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这种禀赋,所以他强调环境和教育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年成的好坏,职业的不同,周围人们的影响,都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起制约作用。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有无恒产(固定的产业收入)起决定作用。高于一般老百姓的士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的努力。如果珍惜人性固有的善端,志趣远大,即使环境恶劣,也不能动摇一个人奋发向上的意志。相反,如果自暴自弃,人性就会丧失,把自己降低到禽兽的水平。孟子一方面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给人民提供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以便进一步诱导他们向善;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一套“养心莫善于寡欲”以及尽心—知性—知天的修养方法,要求人们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这种人性论是一种先验的唯心论。宋代以后,为理学所继承,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人性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