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忏悔录
释义 Chanhuilu
《忏悔录》(卷名:哲学)
Confessiones
  中世纪教父哲学家A.奥古斯丁的哲学代表作。撰于公元 400年左右。它以夹叙夹议的自传体裁写成,文笔生动,风格独特,也是晚期拉丁文学的代表作。《忏悔录》中译本由周士良翻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
  “忏悔录”一词,古典拉丁文作“承认”、“认罪”解,教会术语中转为“确认和颂扬上帝”。奥古斯丁本人作为虔诚的信徒,着重后一种意义;而读者一般注意第一种意义。在欧洲,“忏悔录”后来成为自传的时髦别名。
  全书13卷,可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第1~9卷,记述和剖析他自己前半生从童年到成年思想变化的过程。原先是天生嫉妒的婴儿、淘气调皮的顽童、旷课逃学的学生,继而成为寻花问柳的浪荡子、贪求名利的教书匠。后来爱好哲学,结合自身的行为探索善恶的成因问题。进而开始信奉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认为恶在于某种实体;当钻研新柏拉图主义和对照基督教圣经之后,否定恶的实在性,确认上帝为至善,遂改信基督教。
  第2部分第10~13卷转为注释圣经,特别是《旧约》的《创世纪》。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内心思辨赞扬上帝,与前一部分不相衔接,可独立为哲学论著。作者在论证上帝的创造时,着重分析了时间这一概念。开卷论述时空时,曾承认时空的存在,后来为了肯定上帝在时空存在之前的创造,即为圣经中所谓“从无到有”的论点辩护,断言上帝永恒存在,没有过去和将来,上帝是永恒的现在。认为把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将来是不确切的,作为时间,只有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将来的现在;真正的时间就是“记忆、感觉、期望”,因为过去事物的现在是记忆,现在事物的现在是直接感觉,将来事物的现在是期望;时间只是在心灵之中,时间是精神的产物。这种理论就当时来说,突破了古希腊哲学中关于时间圆周循环的论点,但也否认了时间的客观性,成为主观唯心主义时间论的先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