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大钊 |
释义 | Li Dɑzhɑo 李大钊(1889~1927)(卷名:社会学) ![]() 李大钊学识渊博,涉足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为中国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三方面之实质论理学者”。他的社会学思想和观点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再论问题与主义》(1919)、《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1920)等文章中。 李大钊早期曾受到H.斯宾塞庸俗进化论和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影响,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针对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社会改良论,指出研究社会问题一定要和社会上多数人联系起来形成为一个“社会运动”,即“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认为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于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革命。他指出,社会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了经济问题,那么人口、妇女、劳动、青年、废娼、童工、土地等问题,乃至市民生活等实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他明确指出,循着经济现象以考察复杂变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学得到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唯物史观对于社会学的重大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