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瀷
释义 Li Yi
李瀷(卷名:哲学)
Ri-Yig (1682~1764)
  朝鲜李朝哲学家,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子新,号星湖。朝鲜京畿道骊州人。出身两班即士族地主阶级。他对当权者统治不满,终生不仕,从事学问研究。著作涉及天文、地理、经济、军事和文艺等各方面,著有《星湖僿说》、《星湖文集》、《藿忧录》等,其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后人编纂的《星湖僿说类选》中。
  李瀷反对儒学者绝对信奉儒教经典、空理空谈,主张对儒教经典持实学的态度,不要盲从,而要有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挥。他博览儒学经典,注重研究自己祖国的历史、地理、制度和风俗,同时对经中国传入的西方自然科学和天主教书籍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批判,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成为实学发展兴盛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李瀷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当时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他以“气”为“宇宙”的起源,认为“凡盈天地间者,莫非气也,然其融结为物即气之精英”。他认为人也是气的产物,精神依赖于肉体器官,指出:“人物之所以为形者,气血而气血之英华,谓之精神,精属血,神属气,非血则气无所寓,非气则精无所发。”
  李瀷认为“气”不断进行凝聚和扩散运动,但“气”是永恒不灭的。他把“气”分为“大气”和“小气”,认为“大气”不灭,而“小气”随事物的“胚胎”、盛壮,“终于衰灭”。他认为天下万物,日久则变,其动因盖系“阴气”和“阳气”的相互作用所致。他还认为人的生死则是气之聚散,并据此批判佛教生死“轮回说”。但是,他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他力图用“气”解释鬼神,却承认鬼的存在。在他看来,具体物质的“气”是渐灭的,而与之相联的“魂魄”之气也是渐灭的,所以,“人死而有魄气未散者,种种显灵”。
     


  在认识论上,李瀷基本上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是不彻底的。他一方面认为精神、知觉依靠于肉体器官,通过五官和心认识外界,主张“格多则知进”;另一方面又认为“性”即理性认识是不经过感觉器官,是人所具有的先天的道德概念,主张“上智下愚不移”。
  在社会伦理道德观上,李瀷从天赋的性善论出发,认为人具有先天的道德概念,但由于“人欲”的作用,才变恶的。主张节制人欲,无条件地服从封建道德和法,公开提倡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代表国王“忘己”、“服勤至死”。在李瀷的社会观中有积极的方面,他将当时风靡社会的奴婢制度、科举制度、门阀等级制度、巫术、僧侣、寄生的花花公子等斥之为危害社会的“六蠹”,认为这些流弊如不清除,社会就无法前进。他还认为人无尊卑贵贱,主张“士农合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