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布里奇曼,P.W.
释义 Buliqiman
布里奇曼,P.W.(卷名:哲学)
Percy Williams Bridgman (1882~1961)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操作主义的创始人。1882年 4月21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一个记者家庭; 1900年就学于哈佛大学, 1908年获博士学位;1908~1954年执教于哈佛大学;1961年 8月20日因癌症恶化而自杀。布里奇曼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墨西哥和印度科学院外籍院士,担任过美国物理学会1942年度主席。1946年由于高压装置和高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主要著作有:《现代物理学的逻辑》(1927)、《物理理论的本质》(1936)、《一个物理学家的沉思》(1950)、《几个物理概念的本质》(1952)等。
  布里奇曼的基本观点是要把所有科学概念与经验过程、操作过程联系起来。他认为,“概念与相应的操作是同义的”,凡是操作上不可确定的概念应该清除出科学概念的范围。他所说的操作主要指实验操作,也包括非仪器的操作,即精神操作。他把精神操作分为两类,一类是“纸和笔的操作”,指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另一类为“言语操作”。言语操作不仅包括科学家的全部言语活动,而且还包括他们的思维活动。
  布里奇曼还试图通过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论证物理对象并不是操作活动之外的客观实在,物理概念也不是客观实在的反映。按照他的观点,A.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主要产生于正确地运用基于操作主义观点的概念分析。狭义相对论证明了物理学的空间(长度)和时间概念只具有操作意义,但并不肯定微观客体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他认为原子不过是一系列实验操作以及与此相关的精神操作的同义词。物理对象、物理概念都是由科学家的操作活动决定的,它们不过是科学家的一组操作。
  布里奇曼认为,既然物理对象、物理概念仅是一组操作活动,那末真理就不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在相一致,而仅仅是方便和实用。如“场的学说”之所以代替“超距说”,并不是前者比后者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实在,而只是由于人们采用前者比采用后者较为方便。
  布里奇曼的某些观点受到了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如爱因斯坦、R.卡尔纳普、C.G.亨佩尔等人的批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