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
释义 meisuobudamiya tianwenxue
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卷名:天文学)
Mesopotamian astronomy
  美索不达米亚在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一带,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展地之一。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城市国家形成到公元前64年为罗马所灭的三千年间,虽然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多次更迭,但始终使用楔形文字。他们创造了丰富多采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些一直应用到今天。如分圆周为 360°,分1小时为60分,1分为60秒,以7天为1个星期,分黄道带为12个星座等。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以数学和天文学的成就为最大。据说在公元前三十世纪的后期就已经有了历法。当时的月名各地不同。现在发现的泥板上,有公元前1100年亚述人采用的古巴比伦(约公元前十九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历的12个月的月名。因为当时的年是从春分开始,所以古巴比伦历的一月相当于现在的三月到四月。一年12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共354天。为了把岁首固定在春分,需要用置闰的办法,补足12个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差额。公元前六世纪以前,置闰无一定规律,而是由国王根据情况随时宣布。著名的立法家汉谟拉比曾宣布过一次闰六月。自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后,才有固定的闰周,先是8年3闰,后是27年10闰,最后于公元前383年由西丹努斯定为19年7闰制。
  巴比伦人以新月初见为一个月的开始。这个现象发生在日月合朔后一日或二日,决定于日月运行的速度和月亮在地平线上的高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塞琉古王朝的天文学家自公元前311年开始制定日、月运行表,现选取一段如下:

这个表只有数据,没有任何说明。它的奥秘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终于被伊平和库格勒等人揭开。他们发现,第四栏是当月太阳在黄道十二宫的位置,第三栏是合朔时太阳在该宫的度数(每宫从 0°~30°),第三栏相邻两行相减即得第二栏数据,它是当月太阳运行的度数 。例如第二行 22°43′24″24冺+30°,减去第一行23°6′44″22冺,得七月太阳运行29°36′40″2冺,而第二栏每组各相邻行的数据之差为一常数,即±18′。若以月份为横坐标,以太阳每月运行的度数为纵坐标绘图,便可得三条直线。前三点形成的直线斜率为+18′,中间六点形成的直线斜率为-18′,后四点形成的直线复为+18′。前两条线的交点的纵坐标y1=M=30°1′59″,后两条线的交点的纵坐标y2=m=28°10′39″40冺,而太阳的月平均行度: 

若就连续若干年的数据画图,就可得到一条折线。在这条折线上两相邻峰之间的距离就是以朔望月表示的回归年长度,1回归年朔望月。


  在这种日月运行表中,有的项目多到18栏之多。除上述4栏外,还有昼夜长度、月行速度变化、朔望月长度、连续合朔日期、黄道对地平的交角、月亮的纬度,等等。有日月运行表以后,计算月食就很容易了。事实上,远在萨尔贡二世(约公元前九世纪)时,已知月食必发生在望,而且只有当月亮靠近黄白交点时才行。但是关于新巴比伦王朝(公元前626~前538年)时迦勒底人发现沙罗周期(223朔望月=19食年)的说法(见日食),近来有人认为是不可靠的。
  巴比伦人不但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测得很准确,朔望月的误差只有0.4秒,近点月的误差只有3.6秒,对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也测得很准确:
  水星: 146周= 46年;  金星: 5周= 8年;
  火星:  15周= 32年;  木星: 65周=71年;
  土星:  57周= 59年。这些数据远比后来希腊人的准确,同近代的观测结果非常接近。
  参考书目
 O.Neugebauer,Astronomical Cuneiform Texts, Lund Humphries, London,195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