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语统一筹备会
释义 Guoyu Tongyi Choubeihui
国语统一筹备会(卷名:语言 文字)
Preparatory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ing National Language
  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教育部附设的推行“国语”的机构。北洋政府时期称“国语统一筹备会”,简称“国语统一会”,成立于1919年 4月21日。会长张一麐,副会长袁希涛、吴敬恒,会员中有由教育部指派的黎锦熙、陈懋治、沈颐、李步青、陆基、朱文熊、钱稻孙等,由部辖学校推选的钱玄同、胡適、刘复、周作人、马裕藻等,由会中陆续聘请的赵元任、汪怡、蔡元培、白镇瀛、萧家霖、曾彝进、孙世庆、方毅、沈兼士、黎锦晖、许地山、林语堂、王璞等,先后共172人。1928年国民党政府成立,改名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聘定吴敬恒为主席,钱玄同、黎锦熙、陈懋治、汪怡、沈颐、白镇瀛、魏建功 7人为常务委员,蔡元培、张一麐、李石曾、李书华、李步青、胡适、刘复、周作人、陆基、朱文熊、曾彝进、孙世庆、方毅、沈兼士、许地山、林语堂、任鸿隽、马体乾、钱稻孙、马裕藻、萧家霖等31人为委员。在北洋政府时期,“国语统一筹备会”设有“汉字省体委员会”、“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审音委员会”、“国语辞典委员会”和“国语辞典编纂处”等机构。国民党政府时期,“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的任务为:①编辑国语书刊;②撰拟和刊布国语宣传品;③征集和审查国语读物;④编制关于国语的各项统计;⑤调查国语教育状况;⑥视察学校国语教学;⑦计划各种促进国语统一的办法。
  “国语统一筹备会”和“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先后做了以下的工作:①分期举办国语讲习所、国音字母讲习所和协助各地举办讲习班;②修订注音字母方案;③修改国音标准;④制订《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⑤规定注音字母单用和“词类连书”办法;⑥促请国民党政府大学院公布《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作为注音字母第二式;⑦编辑出版《国音常用字汇》,并请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公布“新国音”标准;⑧设计铸造汉字旁附注音字母的注音汉字字模;⑨成立“中国大辞典编纂处”,进行大规模的辞典编辑工作。第一部完成的辞典为《国语辞典》;⑩出版《国语月刊》、《国语周刊》、《国语旬刊》等宣传和研究国语的刊物;(11)成立“国语文献馆”,对国语史料进行调查、征集、整理、陈列、统计;(12)调查全国语言分布状况;(13)调查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的国语教学状况。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在抗日战争时期工作停顿。抗战胜利后,“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继续出版注音书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的机构不再存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一部分并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部分并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