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毕沙罗,C. |
释义 | Bishɑluo 毕沙罗,C.(卷名:美术) 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 毕沙罗的早期作品如《蓬图瓦兹的河岸景色》(1867),是用接近传统的手法画成的,可以看出柯罗和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从1869年起,他开始注重外光的表现。1870年他和莫奈在英国逗留,研究英国画家,特别是J.康斯特布尔、J.M.W.泰纳对户外空气、光线和瞬间效果的探索给予他启示。在这期间,他的绘画风格发展得很快,技巧更自由,色彩更响亮,采用了莫奈、P.-A.雷诺阿户外写生时常用的那种快速而短小的笔触。1872年回法国后所画的《瓦桑村的道路》,反映了这种风格的变化。到70年代末期,毕沙罗画中原有的建筑性、实体性逐渐消失 ,描绘的房屋、道路也被树枝、 树叶、 水流所替代。但是,比起莫奈来,他的色彩和抒情性的强度还是稍逊一筹。在80年代,毕沙罗的题材有些变化,他取材于农村生活,表现农民劳动、休息的场景,画面带有J.-F.米莱的感伤味。这类作品有《农妇与手推车》(1880)、《马铃薯的收成》(1886)、《手拿树枝的农家女》、《折树枝的农妇》等。 在印象主义画家中,毕沙罗的思想比较接近空想社会主义观念,他描绘农村景色和农民形象,多少表现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好感,并把印象主义的运动看作是向当时社会保守势力作斗争的多种方式之一。 毕沙罗曾经鼓励P.塞尚到户外作画,帮助他把画面画得更亮一些,他自己也曾受到塞尚技法的启示,在画面中注重结构。约在1885年,他对新结交的朋友P.西涅克和G.修拉的画法产生兴趣,一度迷恋点彩法。但不久以后,觉得点彩技术和他的气质不合,便又放弃了这种画法,重新采用印象主义的技巧,如《蒙特玛德大街》(1897)。 ![]() 毕沙罗晚年体弱多病,不能到野外写生,常常在室内从窗中眺望巴黎的市景,画下了不少巴黎街头的景色。 参考书目 J.Rewald,Cɑmille Pissɑrro,New York,196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