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淞沪会战
释义 Song-Hu Huizhɑn
淞沪会战(卷名:军事)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亦称“八一三淞沪战役”。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尔后进攻南京。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并向上海增兵。8月11日,中国政府令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第87、第88师开赴上海组织防御。
  8月13日,驻沪日军数千人,由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指挥,以一部由虹口向天通庵车站至横浜路地段发起进攻,再以主力向宝山路、八字桥、天通庵路进攻,被第88师击退。次日,张治中令第87、第88师开始反击,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伤旗舰“出云”号,19日投入第36师,突破日军杨树浦阵地,21日攻至汇山码头,双方在北站、引翔港一线形成对峙。


  8月下旬,蒋介石为加强淞沪防御,陆续调集部队,成立第三战区,由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以第9集团军组成淞沪围攻区,第8集团军组成杭州湾北岸守备区,第10集团军组成浙东守备区,准备迎战。23日,日军组成上海派遣军,由松井石根任司令官,指挥两个师团在张华浜及川沙口相继登陆。守军第 9集团军在第15集团军增援下,于罗店、狮子林和月浦镇与日军激战。至 9月18日,日军先后攻占吴淞、宝山、杨行、月浦,守军退至北站、江湾、庙行一线。
  9月20日,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稳住战局,重新调整部署:以第 9集团军为中央军,部署于北站、江湾、庙行一线及其以西地区;第8、第10集团军为右翼军,部署于苏州河以南地区;第15、第19集团军为左翼军,部署于杨行、万桥、罗店西南至浏河一线。日军再增派三个师团另两个旅团援沪,于30日分路强渡蕴藻浜,向大场、南翔进攻。10月中旬,蒋介石增调第21集团军从大场附近实施反击未成。日军集中三个师团突破第21集团军防线,于26日攻占庙行和大场。苏州河以北守军腹背受敌,西撤至南翔、浏河一线及苏州河南岸。日军再派第10军团增援上海,由军团长柳川平助率两个师团及国崎支队,于11月 5日拂晓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10军团 6日占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蒋介石被迫于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 9日陷松江,12日占上海,战役结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