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痄腮
释义 zhasai
痄腮(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mumps
  感受风温邪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四季都可发病,冬春季节易于流行,多见于儿童患者,年长儿童易并发睾丸肿痛等症。由于痄腮具有传染性,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治疗为原则,一般预后良好。
  宋代《疮疡经验全书》已有痄腮病名。元代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称此病为时行腮肿。近代认为痄腮病与外感温毒有关。西医的流行性腮腺炎属此病的范围。
  病因是外感风温邪毒,外邪从口鼻而入,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气血壅滞足少阳之经,因此耳下腮部出现肿大疼痛。少阳和厥阴为表里,足厥阴之脉绕阴器,若受邪较重,出现痄腮的同时,可并发少腹疼痛、睾丸肿痛。热毒炽盛,可出现高热、昏迷、痉厥等变证。痄腮的病情有轻重的不同,一般温毒在表属轻证,热毒蕴结为重证。
  温毒在表,证见轻度发热恶寒,耳下腮部一侧或两侧漫肿疼痛,舌苔薄白或淡黄,质红,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祛邪消肿,常用银翘散加减。
  热毒蕴结,证见高热烦躁,头痛,口渴饮水,食欲不振,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解毒软坚、消肿止痛,常用普济消毒饮加减。痄腮重证治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临床上可出现:①腮部漫肿,硬结不散,用普济消毒饮,加夏枯草、海藻、昆布等,以软坚散结。②邪毒内陷,出现嗜睡,昏迷,抽搐,舌绛,脉数等危证。治宜清热解毒、熄风镇痉,用普济消毒饮,加服紫雪丹、至宝丹。③邪毒引睾窜腹,睾丸一侧或两侧疼痛、肿胀,伴有发热,少腹痛,呕吐,舌红,脉数等。治宜清泻肝火、活血镇痛,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可用外治法配合治疗痄腮病,如青黛散醋调,或紫金锭、如意金黄散水调后敷于腮部,也可用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芙蓉花叶等捣烂外敷。针灸治疗首选角孙穴,先将头发剃去,用打灯火的办法在角孙穴附近打3~5下;可在耳尖或耳垂处放血2~3滴;另外还可以选用鱼际、商阳,针刺或放血。若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在金津、玉液处放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