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维桢
释义 Yɑng Weizhen
杨维桢(1296~1370)(卷名:中国文学)
  元代文学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任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升调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元末兵乱,避地富春山。后徙居钱塘,张士诚招他,不往。又迁苏州、松江等地。筑室松江,和一批文人墨客“笔墨纵横,铅粉狼藉”,沉溺于声色,生活上相当放纵。在元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复杂的情况下,他借此保全自己,故作狂放。传说他在松江,曾游盘龙塘,夜宿普门寺,盗贼乘他不在家,将财物尽皆偷去。黎明家人前往报告,他却仍赋诗不辍,说“老铁在,是区区长物,又奚足恤”!明洪武二年(1369)召他去修礼乐书,他辞谢说:“岂有八十岁老妇人,就木不远,而再理嫁者耶?”不愿出仕。死后,宋濂为他写了《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
  杨维桢创作以诗歌为主。他在元代后期诗风趋向委琐靡弱之际,提倡古乐府,但佳作不多。他的较好的诗如《庐山瀑布谣》、《皇娲补天谣》、《古愤》、《盐商行》、《贫妇谣》、《城门曲》等,比较古朴雄浑;其中如《盐商行》、《贫妇谣》、《食糠谣》等,反映了民生疾苦和世态炎凉。《食糠谣》中写:“朝食糠,暮食糠,食糠不如彘与厖。”杨维桢还写宫词和竹枝词,以及艳体诗,如《香奁八题》等。不少作品流于庸俗。


  他有时还喜做翻案文章,如《炮烙辞》支持纣王。黄溍评此诗说:“此独夫可取处,古人未言。”他的散文《守城论》,说筑城并不可靠,可靠的是民心。民心不顺从,筑城也无用。他说四明的城很坚固,方国珍一攻就进去了,无人肯死守。他批评一些统治者只知恃城池坚固,不知恃人民的拥戴。另外一篇散文《榆溪草堂记》写于元末战乱之时,记他游山玩水到一草舍人家。看见里面住着一位陶姓隐士,他想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脱巾据床,非常羡慕这位主人的生活。作者另有《小桃源记》说:武陵的桃花源有父子而无君臣,天台桃源有夫妇而无父子。只是小桃源隐而不绝俗,君臣、父子、夫妇均有。这里表现了杨维桢的地主士大夫式的空想世界。
  杨维桢以拟古乐府见称于时,张雨《铁崖先生古乐府序》说:“今代善用吴才老韵书,以古语驾御之,李季和、杨廉夫遂称作者。廉夫又纵横其间,上法汉魏而出入于少陵二李之间,故其所作古乐府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人之望而畏者。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东南士林语之曰:‘前有虞、范,后有李、杨。’”对杨维桢所写乐府古辞,大加赞赏。并称“承学之徒,流传沿袭,槎牙钩棘,号为‘铁体’”。他的门生章琬说:“南北词人,推为一代诗宗。”惟钱谦益对他的作品颇加非议。
  杨维桢还写了一些传记,如《冰壶先生传》、《竹夫人传》,都写假想的人物和事件,近乎小说。由于作者要避开现实的矛盾,又不敢敞开幻想的大门,故其人其事不免显得单薄,但文字却十分朴雅,表现了作家的老练文笔。
  著有《铁崖先生古乐府》10卷,《复古诗集》 6卷,《东维子文集》31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