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惰化
释义 shehui duohuɑ
社会惰化(卷名:社会学)
social weakening
  个体在与他人一起工作时表现得比单独工作更不认真的一种现象。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者M.林格尔曼首先注意到这种现象。他在研究中让被试者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发现,如果是个人单独参赛,平均每人出力85公斤;如果是7~14人一组进行比赛,则在大组中平均每人出力61公斤,在小组中平均每人出力65公斤。后来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同样现象的存在。社会心理学家B.拉坦内和他的同事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社会作用力理论用来解释何以他人在场,有时有社会促进作用,而有时又引起社会惰化。拉坦内等人认为,在社会促进的情境中,个体是受旁观者或一起工作的人影响的唯一对象,此时他人的社会作用力都指向该个体,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加,对个体的社会作用力也增加。而在社会惰化的情境中,群体成员共同执行一项由外人指派的任务,外来社会作用力由该群体全体成员共同承担,随着人数增加,每人承担的社会作用力逐渐减少。拉坦内等人进一步认为,在数人执行同一任务时,个体也许相信群体内的其他成员不如自己出力多,从而促使自己不想再出更多的力气;个体还可以觉得在集体活动中,自己即使出力很多,也不一定能被他人觉察到。正是个体的上述认知过程,导致社会惰化现象的出现。此外,人际关系的性质与奖励方式的不同也是影响社会惰化的因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