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痛经
释义 tongjing
痛经(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dysmenorrhea
  行经前后或经期中,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的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又称经行腹痛,多见于青年未婚女性。多由气滞血瘀、经行不畅所致。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
  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金匮要略》。隋代《诸病源候论》称做“月水来腹痛候”。元代《丹溪心法》指出痛经系血实、郁滞、瘀血所致;明代《景岳全书》认为痛经有虚实之分。现代中医辨证治疗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痛经与忧思郁怒,情志不畅,经期受寒或饮食生冷,或感受湿热之邪有直接关系。实证多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虚证则因气血亏损,冲任失养,不荣而痛。
  痛经常见以下证型:①气滞血瘀。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夹血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化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②湿热下注。腹痛拒按,有灼热感,平时即有小腹疼痛或腰骶胀痛,经行时加剧;或身有低热,经色黯,质稠有块,平时带下多,色黄,舌红苔黄而腻,脉濡数。治宜清热除湿,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③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腹痛喜按,小腹与阴部有下坠感,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短气,心悸,舌淡,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④肝肾虚损。经少而色淡,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潮热,舌淡红,脉细。治宜滋肾养肝,方用调肝汤加减。⑤寒湿凝滞。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经色黯红夹血块,苔薄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方用温经汤加减。
  针灸治疗痛经的主方为三阴交、地机、关元。气滞,加阳陵泉、归来;气虚,加气冲、气海;阳虚,加命门、腰阳关;血虚,加血海、阴陵泉;血瘀,加中都、筑宾;阴虚,加太溪、复溜;湿阻,加陷谷、足临泣;痰阻,加丰隆、支沟;虚火,加太溪、太冲;实火,加曲骨、行间;肝气不舒,加期门;肾气不足,加肾俞。
  痛经也可采用摩丹田、揉肾俞、擦八髎、重按三阴交和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治疗。
  痛经的治法以经来之前三天开始服药疗效为佳,同时应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解除其恐惧情绪;注意经期卫生,经期与经行前后要注意保暖。如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痛经,中药疗效较佳,预后亦良好。且大部分患者可在结婚或生育后症状消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