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拉比 |
释义 | Falabi 法拉比(卷名:宗教) Abū Nasr Mu媦ammad al-Fārābī (870~950) 中世纪伊斯兰教哲学家、音乐理论家。生于中亚锡尔河畔一个小村。在家乡度过青少年时代后,到巴格达受教于哲学家、基督教徒约翰纳·本·海兰。除精通伊斯兰教义学、逻辑学、伦理学外,还通晓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等。他曾应哈木丹尼王朝统治者赛义弗·道莱之邀,在叙利亚的阿勒颇与有关学者研究学问,并翻译和注释了大量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象当时的许多哲学家一样,企图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主要是采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柏拉图的世界一般图景,使其融合于伊斯兰哲学思想之中。他认为哲学是研究万有的科学,是唯一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只有通过哲学才能获得对宇宙的完整概念,也只有精通哲学才能接近安拉。他把哲学分成理论的哲学和实用的哲学。前者包括物理学和数学等;后者就是伦理学。他认为安拉是第一因和目的因,是高尚完美的,是真实的;安拉永恒不变,是纯粹的精神和纯粹的至善。因此,凡用来叙述安拉德性的词,都是专用的。因为这类词说明了安拉的本体以及安拉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他受柏拉图“流溢说”的影响,认为宇宙万有自安拉流出,安拉流出了理智、世界灵魂和物质。 在灵魂观念上,他认为人类灵魂的各种能力是一个有等级的系统,其最高的能力是思维,它能辨别是非、善恶。人类的思维最初潜伏在灵魂中,借助各个感官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和经验。人死后,灵魂将获得自由,同类相从,寻找各自的归宿。他重视人的知识和道德关系,认为人只有同时具备知识、思想、道德和技能四个条件,才会幸福。道德的好坏和知识的多寡,决定人们判断行为善恶能力的高低。人类的道德只有在宗教化的国度里,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一个人在现世生活中的知识程度愈高,其后世的品级也就愈高。 他受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影响,在《市民政治》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城市的概念。在他设想的城市里,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公民的幸福,而人的最高目的是要证悟与安拉的同一。他理想中的君主是道德上和才智上十全十美的人。公民应具有科学、哲学和政治上的教养。他写过3部音乐专著,其中《音乐大全》一书,被誉为阿拉伯音乐著作的最高典范。他创作的颂歌,至今仍为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毛拉维教团的修道者们所咏唱。 一生除翻译和注释了大量的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外,还著有《哲理的宝石》和《优越城居民的意见书》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