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粹派 |
释义 | Mincuipai 民粹派(卷名:外国历史) Народничество 俄国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自称是人民的精粹,故有“民粹派”之称。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同地主和沙皇制度的矛盾愈益激化。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民粹派”。 民粹派思想家分为3个主要流派:М.А.巴枯宁派主张立即发动农民暴动;П.Л.拉夫罗夫派认为革命需要较长时间准备,坚持长期和平宣传的策略;П.Н.特卡乔夫派主张由少数知识分子密谋夺权。他们都把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反对农奴制残余,但否认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否认无产阶级的先进作用,认为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视农民村社为社会主义的萌芽和基础。民粹派最初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印发传单,揭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沙皇制度。1873~1874年,民粹派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到民间去”运动。他们穿着农民服装,深入到伏尔加河、顿河和第聂伯河流域的广大农村,号召农民起来革命。由于当时俄国不具备革命条件,民粹派的宣传鼓动,除了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大多数农民没有跟他们一起革命。不久,由于沙皇政府的镇压,“到民间去”运动以失败告终。 1876年在彼得堡成立的民粹派组织“土地与自由社”,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纲领,主张把全部土地平分给农民,村社应有完全的自主权等。由于在斗争策略上的分歧,“土地与自由社”于1879年分裂为“土地平分派”和“民意党”。“土地平分派”坚持“土地与自由社”原有纲领继续开展活动。后来,著名的“土地平分派”领导人Г.В.普列汉诺夫等在国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分道扬镳。以А.И.热里雅鲍夫、A.Д.米哈伊洛夫等为首的民意党人,热衷于个人恐怖活动,并于1881年3月13日暗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民意党人走上冒险主义的邪路。 19世纪80年代后,民粹派逐渐蜕化,放弃革命斗争,主张与沙皇制度妥协,成为代表富农利益的自由主义民粹派,严重妨碍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参考书目 В.Ф.Антонов,Ρеволюционное наpодничество,Москва ,1965. Б.С.Итенберг, Движение pеволюционного наpодничества,Москва,196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