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果园管理
释义 guoyuan guanli
果园管理(卷名:农业)
orchard management
  为谋求果园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一般根据树龄、树势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果园管理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土壤管理、树体管理和灾害防治等方面。
  土壤管理   包括土壤的深翻、改良、覆盖和施肥、灌水等。
  土壤的深翻和改良   果树大多栽于山丘地带,定植后一般多年生长在同一地点,园土良好理化性状的保持比一般农田困难。因而随着根系的伸展,对未经改良的园地需逐年扩大深翻。方法是每年在栽植穴(沟)以外,以果树主干为中心,开挖同心圆沟或在行间挖直沟,一般沟深要求60~80厘米,宽度视劳力而定。然后施入基肥,回填土时将表土填在果树根系分布最多的层次。直径在 1厘米以上的根应尽可能保留,损伤的须削平断面以利愈合。以后每年扩大进行,直至全园深翻完毕。深翻时期以果树休眠期或秋季为宜。除增施有机肥外,还可加入壤土或沙以改良土壤。地下水位高或土层较浅的果园可逐年培土,或深沟排水以加深耕作层。
  果园的土壤管理,中国习惯用清耕法,即在生长季节不断除草,使园土保持疏松。幼龄果园为充分利用土地,除在树盘范围内保持清耕外,树行间常与绿肥作物和花生、甘薯等间作。欧美各国果园多采用生草法。包括全园生草和行间生草,以后者居多,即用多年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在果树定植当年混播,以后每年生长季节刈割几次,以减少在果树座果、花芽分化等关键时期或旱季与果树竞争水肥的矛盾。株间用除草剂免耕。实行生草法可不断增加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果园生态条件;但必须及时补充氮肥和水分。
  果园覆盖   将刈割的牧草或杂草被覆树冠下面的措施(图1)。 覆盖范围随着树冠增大而扩大。其作用在于疏松土质、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滋生和改善果树根系活动范围内的条件;同时,逐渐腐烂的覆盖物还可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利微生物的活动,兼有清耕法和生草法的优点。覆盖厚度开始时至少在15厘米以上,以后每年添加,保持20~25厘米厚度。用杂草、麦秸等为材料时须加盖薄层土壤以免被风刮走。在年降水量达 600毫米的地方行全园覆盖,一般可不再灌溉。此外,塑料薄膜覆盖也已在草莓、菠萝、柑橘、苹果、梨和葡萄等果园中应用(图2)。
 


  果园施肥   以树体营养诊断,主要是对果树特定部位叶片进行的全量分析,以及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诊断为依据。施用的肥料种类日益趋向以高浓度复合肥料为主。有的国家有专门工厂按照果园具体要求生产包括各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料。但厩肥和堆肥的应用仍受重视。
  果园灌水   在降雨量不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需要的果树产区均需灌水。采用喷灌方法兼可防霜冻和降低夏季树体温度,并可配合施用肥料、农药。也可采用滴灌。中国果园以漫灌和沟灌为多;喷灌、滴灌也已开始应用。
  树体管理   主要有下述几个环节。
  结果量的调节   在果树整形和果树修剪的基础上进行。多数果树如任其自然结果,常易因外界气候异常和树势变化等原因而发生大量落花落果或大小年现象。为了均衡结果和保证果品质量,须根据不同果树的结果习性、树势强弱和肥水条件,通过保花保果或疏花疏果措施来控制其每年的合理负载。合理负载的指标因果树种类而异,大致有:①依叶片或枝条数量多少确定留果数。如苹果乔化树一般品种约按30~50片叶留1果,或2~3个枝留1果;②依结果枝长短、强弱确定留果数。如核果类、板栗等;③按树干的截面面积确定产果量,主要用于仁果类果树。一般成龄树为每平方厘米300~500克,幼树为400~600克。指标应经多年、大量的树株调查,根据树势强弱确定。
  树体保护   为防止果树丰产时枝条被果实重量压弯和被大风摧折,苹果、梨和柑橘园常采用吊枝或木杆支撑的方法保护树体(见树体保护)。对伤损枝干应修正削平,促进愈合,必要时进行消毒、包扎或桥接(见嫁接)。
  灾害防治   及时进行观察、测报和随时清理果园中的病源、虫源,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措施。防治方法以综合防治为主,统筹应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不仅要求消灭有害生物,而且注意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平衡,不影响天敌繁殖。此外,为了预防各种气象灾害,如霜冻、日灼和风害等,还需根据灾害性气象预报,特别是霜冻预报,及时采用覆盖包扎树干和树体、使用果园加热器、扇风机、进行地面灌溉或喷灌等防治措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