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波罗的海
释义 Boluodi Hai
波罗的海(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Baltic Sea
  世界上最大的冲淡了的咸水海域,是大西洋的内陆海。位于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日德兰半岛以东。全海区几为大陆所包围,仅其西部经厄勒海峡等并通过卡特加特和斯卡格拉克海峡与北海相通。北部,位于瑞典和芬兰之间的水域是波的尼亚湾;东部,位于芬兰和苏联之间的是芬兰湾。该海的总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86米,最大深度459米。
  地质地形  从第三纪以来,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陆地和水域的多次相互交替。而波罗的海却是在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冰川大量融化后才形成的。海岸复杂多样,南部和东南部是以低地、沙质和泻湖型为主的海岸,北部以高陡的岩礁型海岸为主。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沉积物主要有沙、粘土和冰川软泥。
  气候  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全年以西风为主,秋冬季常出现风暴。从南向北,1月平均气温为-1.1~10.3℃,7月为17.5~15.6℃。年平均降水量,北部约500毫米,南部则超过600毫米,个别海域可达1000毫米。夏季云量约6成,冬季则多于8成。南部和中部每年的雾天平均59天,波的尼亚湾北部雾最少,每年约22天。
  水文特征  表层环流呈气旋型:从南部沿岸自东向北,然后沿瑞典东岸向南又流到厄勒海峡。流速约为5~20厘米/秒。在强风作用下,局部海区流向和流速都能发生变化。近岸附近有时可达80厘米/秒以上,在开阔水域亦可增大到 30厘米/秒。入海径流量较大时(包括春季融冰期),导致表层水经厄勒海峡进入北海,而在较深处,较咸的北海水则从深层进入波罗的海。
  水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8月表面水温,波的尼亚湾为9~13℃,芬兰湾为15~17℃,海区中部为14~18℃,西部海区达20℃。2~3月,开阔海区水温为1~3℃,波的尼亚湾、芬兰湾、里加湾及其他海湾均低于0℃。
  因周围有奥德河、维斯瓦河、涅曼河、西德维纳河和涅瓦河注入,波罗的海的淡水集水面积约为其本身集水面积的4倍,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437立方公里,所以海水的含盐量很低。表层盐度,西部为8.0~11.0,中部为6.0~8.0,芬兰湾为3.0~6.0(湾顶仅为2.0),波的尼亚湾一般为4.0~5.0(最北部为2.0)。 深层和近底层的盐度,西部为16.0,中部为12.0~13.0,北部为10.0左右。当流入的大洋海水增加时,西部的盐度可增加到20.0。
  潮汐为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全日潮和正规全日潮。潮差变化不大,为4厘米(克莱佩达)到10厘米(芬兰湾)。但受风、气压、径流和北海水的流入等影响,非潮长周期波动(周期从几小时到几昼夜)却可使沿岸水位发生巨大变化。例如,由于气旋移行,可使开阔海区的近岸区域水位变动达50厘米以上,而在湾顶端可达1.5~3.0米。列宁格勒的特大水位曾达到4.1米(1824年11月)。
  从每年11月初起,北部开始出现冰冻,冰覆盖的区域每年不尽相同。一般年份,海冰只出现在各个海湾中。只在严冬时,几乎整个海区才被冰所覆盖。海冰平均厚度为65厘米。每年冰盖的天数,波的尼亚湾北部为210天,中部为185天,里加湾为80~90天。由于海水盐度低和沿岸水的影响,使波的尼亚湾的头部容易形成大冰包,这种冰包有时可高达15米。
  生物资源  动物区系数量丰富,但种类贫乏。除了大西洋鲱鱼(里背鲱)的亚种外,主要鱼类还有鳁鱼、鳕鱼、比目鱼、鲑鱼、鳗、胡瓜鱼、白鱼、鸦巴沙、淡水鲈鱼等,还有从浅水中取得食物的波罗的海海豹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