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泰戈尔,R.
释义 Taige婔er
泰戈尔,R.(卷名:哲学)
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
  印度现代作家、诗人、哲学家。1861年5月7日生于加尔各答的一个地主家庭,属婆罗门种姓。其父德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当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对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的影响。泰戈尔早年在家中随师学习,1878年到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语言文学,1880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和社会活动。1901年在孟加拉省圣蒂尼克坦创办一所学校,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该校是著名的印度国际大学的前身。1905年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时,他亲自领导示威游行,写作爱国歌曲和诗篇,创办进步月刊《宝库》。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从1912年起多次出国旅行和讲学,游历了亚洲、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1924年访问中国,历时50天,回国后发表《在中国的谈话》一书。他对中国古代老子的思想曾给予很高的评价。1925年担任印度哲学大会主席。1930年访问了苏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有深刻的印象。1937年主持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成立典礼,写了《中国与印度》一文。1941年8月7日病逝于加尔各答。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承袭古代吠檀多不二论的传统,认为宇宙的本原是一种绝对存在,称为“梵”、“世界意识”或“无限人格”。梵是有限和无限、有形和无形、有属性和无属性、一与多的统一。它既存在于时空、因果之中,但又超越时空、因果;既内含于事物和思维之中,又不为事物和思维所限。他对梵的解释与传统吠檀多哲学不同,强调无限通过有限表现出来;梵在作为无限时只是一个空词,其本身没有意义。泰戈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中也含有许多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成分。他反对传统吠檀多的世界虚幻说,认为物质世界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相互对立和矛盾的现象,但认为对立是暂时的,相对的,而统一与和谐才是永恒的、绝对的,并主张通过普遍之爱去调和社会的各种矛盾。他的真理观是二元论的,认为真理有两种:自然界的真理和心灵的真理。主张运用科学和分析的方法探求自然界的真理,凭借直觉的方法证悟人们心灵的真理。泰戈尔的世界观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性是他所处的时代和印度资产阶级阶级性格的反映。
  泰戈尔的主要哲学著作有:《生命的亲证》、《论人格》、《创造的统一》、《人的宗教》和《民族主义》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