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牙髓炎
释义 yasuiyan
牙髓炎(卷名:现代医学)
pulpitis
  细菌及其毒素侵入牙髓引起的炎症。牙髓位于牙齿的中心,处于四壁坚硬的牙髓腔中。牙髓组织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神经、血管,有供给牙齿硬组织营养、代谢和感觉的功能,通过成牙本质细胞(牙髓周围的一层密排的柱状细胞)的作用,可终生不断地形成牙本质。
  牙髓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者主要表现为牙齿自发性剧痛,是引起牙痛最常见的原因,也可继发根尖周炎,患者常因牙痛坐卧不安,十分痛苦。慢性者症状较轻。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损伤深度接近或已达到牙髓的龋齿、深的楔状缺损、严重磨损、牙齿发育畸形(畸形舌侧沟、畸形中央尖)、牙隐裂等。此外,当牙周病患牙的牙周袋深达根尖或接近根尖时,袋内感染可通过根尖孔或侧枝根管达牙髓。治疗牙病时钻磨牙齿产生的热和机械刺激,补牙时未采取隔绝充填材料对牙髓刺激的防护措施,也可引起牙髓炎。
  临床表现  牙髓发炎时,牙髓组织充血、瘀血、水肿,牙髓腔内压力增高,并可形成血栓。髓腔内增高的压力及血栓释放出来的组织胺类物质(5-羟基色胺、激肽等)作用于牙髓神经,引起自发性、阵发性牙痛,即不受任何刺激即自发地产生阵阵疼痛,夜间更甚(因平卧时,头部充血,牙髓腔内压力增加),患者常因疼痛不能入睡或因疼痛而醒。急性牙髓炎时,疼痛剧烈,发作频繁;慢性牙髓炎则疼痛缓和,少数病例无明显自发痛。温度刺激也可以激发或加重疼痛。一般来说,牙髓炎早期对冷刺激敏感,晚期对热刺激敏感。化脓性牙髓炎则遇热剧痛,遇冷痛缓解。疼痛的范围不是局限在患牙的部位,而是扩散到患牙同侧较广泛的区域,有时疼痛区域不包括患牙。牙髓炎疼痛的特点是患者自己不能定位,若牙髓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则可继发根尖周炎(牙齿根尖部周围组织的炎症)。根尖周炎有急、慢性两种,两者可互相转化。急性者表现局部充血、水肿,乃至形成急性根尖脓肿,脓液可穿破牙槽骨壁,聚积于牙槽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并继续达到粘膜下,形成粘膜下脓肿,最后突破粘膜,排出脓液,此时症状缓解,炎症转为慢性。慢性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在咀嚼食物时感轻微疼痛,X射线检查可见局部有骨质吸收形成的透影区。一旦身体抵抗力降低,慢性又可转为急性。若反复急性发作,脓液突破的粘膜处可形成窦道的开口,这种开口也可出现在面部皮肤或鼻腔内。
  诊断  根据疼痛的性质可确诊为牙髓炎,再进一步确定患牙。由于疼痛不局限在患牙,因此准确判断患牙十分重要。注意查清隐蔽的龋洞及一些不明显的牙齿硬组织病变,如牙隐裂、畸形中央尖折断后、严重磨损已近髓腔等情况。温度试验(用注射器装入冷水或热水注在牙面上,若发生剧痛,即可定位)可帮助确诊。将痛侧所有可疑牙齿的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如果只凭症状,找到一个龋齿即下结论,往往会导致误诊,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治疗  由于牙髓的血运要通过狭窄的根尖孔,且随年龄的增长,牙髓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一旦发炎,很难康复,所以,对牙髓炎的治疗大多采取除去牙髓的方法。只有在青少年时期,炎症尚处于早期阶段时,才考虑保存活髓。
  对于牙髓炎继发的根尖周炎其治疗原则是除去病源刺激物,消除根管内的炎症、坏死组织和感染物质,一般采用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法治疗。
  牙髓炎及其继发根尖周炎常用的治疗方法:
  ①盖髓术(护髓术)。适用于龋齿或楔状缺损累及牙本质深层者,或已引起牙髓的早期炎症者。除去病变组织后,在近髓处放置盖髓剂(图1),再用暂封剂暂封窝洞,观察1~2周后,若无症状即可进行永久充填。施行于未暴露牙髓者称为间接盖髓。最常用的盖髓剂是氢氧化钙糊剂,为碱性,pH值可达9~12,有消炎作用,能激活碱性磷酸酶,有利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可用单一的氢氧化钙,也可加入碘仿或磺胺等有抗感染而对牙髓又无刺激作用的药物。对于急性、早期牙髓炎的病例,可先用含抗生素和激素的糊剂覆盖牙髓,再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窝洞。这种糊剂使用简便,与窝洞密合,还有安抚作用,因此也可用作间接盖髓剂。


  ②活髓切断术。适用于年轻恒牙因龋齿引起的早期牙髓炎,或因外伤、冠折断露髓的、牙根尚未形成的前牙。在局部麻醉下除去龋坏组织,消毒窝洞,揭除髓室顶,用锐利挖匙切除冠髓,止血后置盖髓剂(氢氧化钙)于根髓断面(图2),暂封窝洞,观察1~2周后若无症状,则做永久充填。


  ③干髓术。在牙髓失活后除去冠部失活牙髓,用干髓剂固定根部牙髓。最后牙周膜组织长入根管,在根尖部形成牙骨质封闭根尖孔。本法适用于成人后牙早期牙髓炎。先在露髓孔处封失活剂,造成牙髓的药物性坏死,然后揭除髓室顶,切除冠髓,于根髓断面放干髓剂,用磷酸锌粘固粉垫底,充填银汞(图3)。常用失活剂有三氧化二砷和金属砷,也可用三聚甲醛,但作用较慢。近年来也有使用蟾酥制剂失活者,效果亦佳。干髓剂是以多聚甲醛为主体的制剂,其作用为缓慢释放出甲醛,使无菌坏死的根髓逐渐被固定、干化,成为无害物质存留在根管中。


  ④牙髓塑化治疗。适用于成人后牙牙髓炎、牙髓坏死及其继发的根尖周炎。在麻醉下开髓,除去大部分牙髓。牙髓已坏死者,则以2~5%氯亚明液清洗根管,不必扩大根管。将新配制的酚醛树脂液导入根管中,使其渗透到主根管、侧枝根管和牙本质小管中。以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封根管口,磷酸锌粘固粉垫底,银汞充填。酚醛树脂进入根管后,将根管中的感染、坏死物质包埋、固定,消除病原刺激物(图4)。


  这种治疗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中国北京医学院口腔内科提出的。30多年的临床观察表明,本法对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愈率高达95%以上,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基层医院推广。其特点是疗效高、操作简便、疗程短、适应范围广。
  ⑤根管治疗。适用于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前牙和根尖孔尚未形成的年轻后牙。将牙髓全部拔除,扩大并消毒根管,最后用根管充填剂充填根管。常用的根管充填剂为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牙胶。术中应防止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器械或药物都不能超出根尖孔,还要防止局部感染。
  急性牙髓炎在无条件进行彻底治疗时,应采用应急的止痛措施,即在局部麻醉下用挖匙除去龋坏组织,暴露牙髓,或用钻针钻入髓腔,然后在露髓孔处放止痛药(如樟脑酚、牙痛水等)。对于牙周病引起的逆行性牙髓炎,可在牙周袋内放止痛药,也可服用镇痛药或针刺合谷穴等。
  ⑥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应先消除急性炎症,再进行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首先要使炎症渗出得到引流。在根尖部尚未形成明显的脓肿时,在开髓后拔除牙髓,使根尖孔通畅,以便使根尖区的炎症渗出物能从根管引流。若根尖部已形成明显的脓肿(骨膜下脓肿和粘膜下脓肿),则可切开脓肿引流。局部热敷、药敷或超短波治疗,全身给以抗感染药物、镇痛药、维生素等都有助于消除急性炎症。早发现和治疗龋齿、楔状缺损等可预防本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