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瞿秋白
释义 Qu Qiubai
瞿秋白(1899~1935)(卷名:中国历史)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名懋淼,学名双、霜、爽,字秋白,后以字行。江苏常州人。1899年 1月29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生于破落仕宦之家。1916年初,其母因家境困窘自杀。1917年9月考入北京政府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代表俄专参加北京学联,成为运动领导人之一。其间两度被捕。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并为主要撰稿人,宣传社会改造。1920年春,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8月参与创办《人道》月刊。10月以《晨报》记者身分旅苏采访考察,是最早报道革命后苏联实况的新闻界先驱。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还先后出席远东劳动人民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1月回国后, 主编《新青年》,参与编辑《前锋》、《向导》。1923年 6月,参加中共三大,起草党纲。随后参与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此后多年间,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的贡献。
  1924年 1月,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当选为中央侯补执行委员,后又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为推进国共合作、发动北伐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右派进攻,作出了卓越贡献。1925年1月,参加中共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6月,参与领导五卅运动,主编《热血日报》。1927年2月,参与策划上海工人武装起义。4月,参加中共五大,在会上批评陈独秀右倾领导错误,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后又任政治局常委。8月7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统治,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一度犯过“左”倾盲动错误,但他和党内同志一道,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恢复党的战斗力和开辟革命新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 6月,在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随即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任政治书记处成员;留驻莫斯科任中共驻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8月回国。9月,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1931年 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等人攻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参与领导左翼文化运动,致力于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事文艺批评、杂文创作和文字改革研究,为建设中国的新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34年 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兼苏维埃大学校长,《红色中华》主编。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瞿秋白与何叔衡等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1935年 2月24日,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小径村被国民党军逮捕。在狱中不惧酷刑威逼,拒绝劝降收买。同年 6月18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遗作编为《瞿秋白选集》一卷、《瞿秋白文集》十四卷。
  参考书目
 陈铁健:《瞿秋白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陆定一、周扬等著:《忆秋白》,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