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学习论
释义 shehui xuexilun
社会学习论(卷名:社会学)
social learning theory
  试图用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原理系统地解释人们的社会行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说。行为主义的主要假定是:先前的学习决定着现在的行为。俄国的И.Π.巴甫洛夫和美国的J.B.沃森是这一观点的早期主要代表,美国的C.L.赫尔和B.F.斯金纳则是后期的代表。到了20世纪60年代,F.奥尔波特、 Q.米勒和J.多拉德把学习原则运用到社会行为的研究上,并经A.班杜拉发展成为一种理论方法。按照社会学习论的理解,某一个体在某一确定情境下习得了某一行为,一旦他再遇到类似情境,就倾向于作出同样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 3种不同的机制:①联想,或者叫“古典条件反射”。例如,巴甫洛夫使狗学会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实验研究,方法是每次实验时,铃声一响就把食物放到狗的面前。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即使不给狗食物,它听到铃声后也会分泌唾液,因为狗把铃声与食物联系在一起了。通过联想我们可以学会许多社会行为,例如学会向人问好。②强化。人们之所以学会从事某种特定行为,是因为该行为之后有某种令人愉快的或可满足需要的事情产生;人们之所以学会避免某种特定行为,是因为该行为之后有某种令人不快的后果产生。这些能使某些行为固定下来和重复出现的刺激叫做强化物。前一种情况的强化物叫正强化物,其过程叫正强化;后一种情况的强化物叫负强化物,其过程叫负强化。如果个体有意识地用强化物使动物或人重复表现某种他所想要的行为或不再出现某种他所不想要的行为,这一过程则被称为“操作”。这一机制又叫“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③模仿。人们之所以学会某种社会态度和行为,常常是简单地观察了角色榜样的态度和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如一个小孩多次看到他的父亲劈柴,便可能学会这一行为。儿童和青少年通过听父母谈话,可能形成相当复杂的政治态度倾向。模仿在完全没有外在强化时也可以产生。也有些专家认为,模仿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正确地模仿角色榜样时,个体便奖励了自己。
  社会学习论较之其他社会心理学理论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它假定行为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个体过去的学习历史之中,不管是联想、强化还是模仿都是如此。②行为的原因可能主要存在于外部环境之中,而不在于个体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主观解释。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先前与某个刺激有联系的事件对某个反应有影响的过去的强化相依性,或者个体曾遇到过的角色榜样。所有这些都外在于个体。学习理论不太关心诸如情绪和情境的知觉这一类的主观状态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③学习理论往往研究外显行为,而不是心理的或主观的状态。它集中注意人们的外显动作,如吃饭、握手等;不太注意恐惧、愤怒等可能的情感。从方法论上看,学习理论偏爱测验、实验、调查等方法,注意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部分主张学习理论的社会心理学家已开始改变其观点。例如,他们在建立模型时,已把更多的认知过程考虑在内。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些理论与社会学习论有着程度不等的联系,如社会交换论的来源就是社会学习心理学和经济学。此外,该理论在研究社会化、侵犯行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等方面都已获得丰硕的成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