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体育之研究
释义 tiyu zhi yɑnjiu
《体育之研究》(卷名:体育)
  毛泽东于1917年 4月发表在《新青年》杂志3卷2号上的一篇珍贵的体育论文,当时作者署名为“二十八画生”。这篇文章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作者针对当时中国民族体质衰弱和提倡体育者多不知“体育之真义”的状况,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自然科学的观点,对有关体育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和研究。全文除前言外,分为 8节:“释体育”、“体育在吾人之位置”、“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体育之效”、“不好运动之原因”、“运动之方法贵少”、“运动应注意之项”、“运动一得之商榷”。
  该文正确地阐明了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辩证关系。指出知识诚然可贵,“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此耳”;道德也固然可贵,“所以立群道平人已者此耳”;但身体也很重要:它犹如“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无体是无德智也”。文中强调少年儿童应特别“注意于身体之发育”,学校“宜三育并重”。作者对于偏于德、智而忽视体育的种种现象进行了批评。
  《体育之研究》指出,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营生”与“卫国”。体育对人的直接作用是“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身心全面发展。文章处处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立论,提出人体强弱可因一定条件而转化、“身心可以并完”等正确论断,并指出身体、知识、感情、意志诸方面的辩证关系。
  这篇文章总结了群众体育锻炼的经验。作者根据体育的特点,强调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指出体育锻炼“不重言谈,重在实行”;锻炼的方法不必贪多,以免“务广而荒”。此外,还特别指出在锻炼过程中宜注意 3点:“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这三者,实为从事体育锻炼的可贵精神和基本原则。
  《体育之研究》还针对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若干思想障碍,深刻地阐明了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体强与体弱的关系、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关系、锻炼与养护的关系,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论证体育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引用了中外古今典籍和人物的丰富事例。仅从《论语》、《礼记》、《中庸》、 《孟子》、《史记》及韩(愈)文中,就引用典故、成语等近20条;涉及中国古代人物16人,近代人物3人,外国古今人物 6人。作者对于中国古代的和外国的东西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全盘肯定;而是“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体育之研究》不仅是一篇优秀的体育论著,也是一篇杰出的哲学论著。195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和《新体育》杂志曾按《新青年》刊登的原件翻印出版过《体育之研究》,作者署名仍为“二十八画生”。1979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再版时,将作者署名改为毛泽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3:20